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农村居民点利用整治的理论、标准与潜力
     书名:  农村居民点利用整治的理论、标准与潜力                                  
作者: 宋伟                           
ISBN: 978-988-74384-1-0
DOI: https://dx.doi.org/10.48014/978-988-74384-1-0
出版日期:              2022年   
作者简介:

       

       宋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土地利用变化科学的相关研究工作,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土地利用变化建模与模拟、土地利用政策、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以及土地整治、土地利用规划等。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学院STS项目课题、973计划专题、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专题等在内的科研项目多项。截至2022年9月,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SCI/SSCI收录论文80余篇,在Web of Science核心集中被引近2400次,单篇最高被引305次。第一/通讯作者论文中有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入选Ecological Modelling 的2014~2018年Most Cited论文。入选2023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地理学)。

       担任国际期刊IJERPH (IF 4.614) 和Scientific Reports (IF 4.996) 编委。获省部级奖励6次 (其中第一完成人二等奖1次)、获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获得软件著作权9项。

       参与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 (2021~2035年)》、《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参与编制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批准后,由发改委与自然资源部联合颁布。参与编制的《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由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林草局联合颁发。

       参与撰写的《中科院专家关于我国耕地质量存在风险隐患及对策建议——基于耕地向西北迁移的角度》、《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分析与建议》等3份咨询报告得到中办采用。

       出版中文专著2部;参与编写中英文著作4部,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编的《地理科学30年:从前沿到经典》(参与土地变化部分编写)以及国土资源部主编的第二次土地调查书稿《中国土地资源与利用》(参与区域篇编写)。

 

   
摘        要:

       实施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农村居民点作为乡村地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其空间布局进行调整、优化其土地利用格局、实施综合整治,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居民点是为了生产和生活而聚集的定居场所,是人类社会空间结构的一种基本形式。在特大城市 - 大城市 - 中等城市 - 小城市 - 建制镇 - 集镇 - 中心村 - 基层村城乡居民点体系中,从集镇到基层村,都属于农村居民点范畴。

       以统计年鉴、农户抽样调查等数据和资料为依据,运用统计分析和历史地理研究等方法,从我国农村住宅功能、特点的历史演变,农村住宅功能的区域分异,农户家庭结构的历史变迁和农村低效建设用地现状等方面研究农村宅基地和农村居民点的形成、演变、区域功能分异、现状和潜力以及农村低效建设用地的挖潜,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整理标准选择体系影响。

       农村低效建设用地再利用已经成为国内尤为重视的问题,根据中央政策要求,各省市也开始纷纷制定适合自己的政策并进一步落实实施。从时间上来看,2008年和2013年是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从空间上来看,经济发展较快、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更多、 更早的出台了农村低效建设用地再利用政策,这体现了土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低效的建设用地,如闲置宅基地或废弃工商业用地等,对于此类土地的再利用一直是世界各国积极探索的重要议题。各个国家由于国情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逐渐形成一套适用于本国的低效建设用地再利用的政策体系。其主要特点有: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强大的技术支持;明晰的政策目标与规划;经济刺激和财政支持;产权清晰及市场的引入;公众参与及监督机制。

       地域分异理论、土地产权理论、农户经济理论构成了农村居民点功能地域分异理论的理论框架。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专业化分工的深入、气候、风俗习惯、自然条件等的不同,致使我国不同聚落区农村住宅功能演变所处的阶段各异,其功能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以生产/生活功能比刻画了这种区域分异。各聚落区域功能比的降序为:北方牧业聚落区 > 长江中下游聚落区 > 东北聚落区 > 江南丘陵聚落区 > 西南聚落区 > 长城沿线聚落区 > 黄土高原聚落区 > 华北聚落区 > 东南沿海聚落区。

       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退耕占用大量耕地,耕地后备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我国提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希望借此缓解耕地减少的压力。从来源分析,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主要来源于农村宅基地和空闲宅基地。针对潜力的主要来源,我国现有3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其中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是潜力的常用测算方法。但由于其缺乏对农村住宅功能区域分异的考虑,缺乏对于农户规模小型化对潜力测算影响的考虑,致使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的潜力结果明显偏大。以农村住宅功能区域分异规律、农户家庭结构演变规律为基础,对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进行了修正,以户数代替人数作为测算因子,户整理标准根据调查结合农村住宅功能确定。

       合理的确定户均宅基地标准对准确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农户调查数据,拟合出了农村宅基地与农村住宅功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农村宅基地 标准的估算模型。结合调查,可合理确定各聚落区域的宅基地用地标准。标准估算结果表明,北方牧业、江南丘陵、长江中下游与西南 4 个聚落区的宅基地标准明显偏小;东北、长城沿线、黄土高原、华北 4 个聚落区域宅基地标准需适当从紧;东南沿海聚落区的宅基地标准较合理。

       农村低效建设用地再利用是一个长期性、基础性的工程,需要建立一个维护各方权益的长效机制。基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建设用地的整治工作意义重大,其在调动农村生产、促进经济增长、保障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农村低效建设用地整理在空间上有很强的区域差异性,制定再开发利用政策规划时应立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不同地区开展切实有效的治理,同时应依据我国发展的特点,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全面研究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方面的内容,包括实践研究、制度创新等方面,将农村建设用地再利用与生态保护、科技、公共服务和新农 村建设等方面结合,多元化促进我国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目        录: 封面
  版权页
  前言与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农村宅基地功能的区域分异
  第三章 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分析
  第四章 农村低效建设用地再利用宏观判断
  第五章 农村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标准与潜力
  第六章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模型改进
  第七章 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封底
   
电子书定价: 开源免费,点击下载全文
纸质书定价: 人民币260元或港币320元,点击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