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 以公共管理类研究生毕业生为例

柴羽, 陈永进, 朱俊宇*, 孙钰杰*, 钟金辉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 400044)

摘要: 国务院于2021年8月23日公开发布的《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强调了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意义, 而要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首先应当保障高质量求职者来源。硕士研究生作为社会公认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 是刺激就业市场繁荣的有生力量, 正确评价其培养质量对于实现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合理论与实际, 运用层次分析法, 依据实践需求、综合过往研究构建递阶层次矩阵, 通过专家打分确定指标权重, 形成了一套区分学硕和专硕、完整带权重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这一指标体现应用于实际, 以C高校公共管理学院为例对其研究生毕业生培养质量进行评估, 发现C高校公共管理学院学硕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整体较为良好, 但学术会议参与较低, 专硕型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相对较低。根据评估结果, 就C高校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培养的改进和发展提出了提高职业发展培养质量、提升学术培养质量、加强项目参与情况和改善获奖情况与按时顺利毕业率等建议。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研究生, 毕业生

DOI: 10.48014/bcps.20241006001

引用格式: 柴羽, 陈永进, 朱俊宇, 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以公共管理类研究生毕业生为例[J]. 中国心理科学通报, 2024, 2(4): 26-34.

文章类型: 研究性论文

收稿日期: 2024-10-06

接收日期: 2024-11-18

出版日期: 2024-12-28

 国务院于2021年8月23日公开发布了《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其中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就业问题是“后疫情”时代中受国家、人民关注的民生大事。近年来,在国家教育体系改革、疫情影响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人们愈发重视学历,更多公民选择考取研究生学历,据统计,2022年考研人数已经从2021年的377万人增加到457万人,同比增长21.22%,研究生学历愈发受到关注、重视。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在具备了更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能为国家经济、科技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然而,在当前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单一化,评价标准模糊,不具有针对性等问题。本研究以公共管理类硕士研究生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分别针对学硕毕业生和专硕毕业生进行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探索,以期能够准确考察当前研究生毕业生培养质量,为促进我国高质量就业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现状

1.1 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近年来,如何构建一套科学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愈发受到重视,尤其对于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自身至关重要。美国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从选题内容、基础知识、科研水平、实践水平和毕业答辩等方面开展[1]。英国主要考核研究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与调研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毕业论文的答辩水平[2]。日本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实行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3]。国内相关研究则多集中关注某一具体学科领域,从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的指标概念、评价主体、评价周期、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评估[4]

1.2 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

与研究生培养密切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和高校,一般会从“素质、能力、实践、潜能”4个维度构建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指标体系[5]。此外,既有研究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构建了不同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有研究运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针对行业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形成了一套以自身、导师、课程、学校和社会五大因素为基础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6];有研究关注到评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基础,发展出一套带权重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包括了学生发展状况、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教学条件以及利益相关方满意程度4个方面[7];有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访谈和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问卷调查,提出涵盖创新、实践和发展3种能力及其下级评价指标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8];还有研究从培养研究生的质量内涵和影响因素两个视角,建构出一套包括生源质量、培养条件、教育管理和培养结果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9]

1.3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提出的一种结合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具有系统、简洁、灵活的特点[10]。该方法将决策相关元素进行分解,在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基础上进行分析。其主要步骤如下:

(1)建立递阶层次模型。通过将决策相关要素区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实现问题的条理化和层次化,其中准则层中所需层数视具体问题而定。

(2)构造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在准则层中,依照决策者主观判断或相应数据为各准则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这一过程中的标度是数字1~9及其倒数,1、3、5、7、9分别代表因素i与因素j相比相同重要、稍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极端重要,偶数则表示其上下两个奇数之间的中间判断,以此构造出一个类似表1的判断矩阵。

表1 判断矩阵示例

Table 1 Example of judgment matrix

因素

a

b

c

d

a

1

1/4

1/5

1/5

b

4

1

1/2

1/2

c

5

2

1

1

d

5

2

1

1

(3)一致性检验。由于判断矩阵生成过程带有主观性,其内部数据有可能存在相对矛盾的情况,因此需要一致性检验,当CR=CI/RI<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接受。

(4)计算权重。基于判断矩阵,可以采用几何平均法、算数平均法、特征向量法或最小二乘法计算不同要素的权重。

2 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建立递阶层次模型

如表2,综合既往相关研究和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培养的现实需求,制定了公共管理类研究生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分标准。

表2 公共管理类研究生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2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graduate education in public management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职业发展

就业质量

就业去向

获得offer数量

薪资水平

晋升发展机会

人岗匹配度

职业满意度

工作环境水平

福利待遇水平

职业稳定性

综合满意度

思想品质/岗位匹配度

思想政治

职业道德

敬业精神

知识/岗位匹配度

公共基础知识

专业能力及技能

能力/岗位匹配度

创新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公共服务能力

学术培养

论文产出

论文产出

获奖情况

获奖情况

升学读博

升学读博

项目参与情况

项目参与情况

学术会议参与情况

学术会议参与情况

进而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模型如图1,该模型的目标层为公共管理类研究生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准则层包含三级测评要素,方案层则为不同高校的公共管理类研究生。

2.2 构造各级要素判断矩阵

由项目组成员、公共管理学院教学管理老师、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导师、公共管理类硕士毕业生这四类群体共同构建了权重评定的判断矩阵,其中项目组成员4人,教学管理老师1人,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毕业生4人(学硕和专硕各2人),样本数量符合相关要求[11]。首先由所有参与权重评定的成员独立各自填写判断矩阵,使得每个成员的意见在所属群体内部权重相等,其中前3个群体同时填写学硕表格和专硕表格,学硕毕业生只填学硕表格、专硕毕业生只填写专硕表格;然后就不同群体填写的判断矩阵分别进行平均汇总,得到项目组判断矩阵、教学管理判断矩阵、导师判断矩阵和毕业生判断矩阵;最后就4个汇总后判断矩阵进一步进行平均汇总,使得各个群体意见所占权重均为25%,得到最终的包含所有层级指标的判断矩阵。

2.3 一致性检验

如表2,通过一致性检验对所有含有3个及以上指标的判断矩阵进行分析,各判断矩阵的CR值均小于0.1,因此可以接受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能够进行权重计算。

2.4 权重计算

采用均值平方和法,最终生成不同指标权重如表3。

图1 递阶层次模型

Fig.1 Hierarchical model

表3 公共管理类硕士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权重体系

Table 3 Weight system for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training quality for master􀆳s degree graduate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权重(%)

三级指标

权重(%)

学术型硕士

职业发展

(CR=0.051)

50

就业质量

(CR=0.051)

6.92

就业去向

8.32

获得offer数量

15.51

薪资水平

25.49

晋升发展机会

35.17

人岗匹配度

15.51

职业满意度

(CR=0.017)

15.36

工作环境水平

10.9

福利待遇水平

22.46

职业稳定性

24.85

综合满意度

41.79

思想品质/

岗位匹配度

(CR=0.009)

19.14

思想政治

16.34

职业道德

29.7

敬业精神

53.96

知识/岗位匹配度

25.26

公共基础知识

50

专业能力及技能

50

能力/岗位匹配度

(CR=0.019)

33.32

创新能力

4.93

人际沟通能力

16.74

团队协作能力

23.68

组织协调能力

16.75

问题解决能力

23.68

公共服务能力

14.22

学术培养

(CR=0.048)

50

论文产出

12.88

×

获奖情况

11.87

升学读博

26.37

项目参与情况

32.84

学术会议参与情况

16.04

专业型硕士

职业发展

(CR=0.043)

66.67

就业质量

(CR=0.039)

14.87

就业去向

10.96

获得offer数量

19.09

薪资水平

21.93

晋升发展机会

28.93

人岗匹配度

19.09

职业满意度

(CR=0.023)

19.62

工作环境水平

20.53

福利待遇水平

24.41

职业稳定性

20.53

综合满意度

34.53

思想品质/

岗位匹配度

(CR=0.018)

17.08

思想政治

12.2

职业道德

31.96

敬业精神

55.84

职业发展

(CR=0.043)

66.67

知识/岗位匹配度

22.54

公共基础知识

25

专业能力及技能

75

能力/岗位匹配度

(CR=0.014)

25.89

创新能力

5.87

人际沟通能力

18.49

团队协作能力

23.3

组织协调能力

16.47

问题解决能力

19.40

公共服务能力

16.47

学术培养

(CR=0.023)

33.33

论文产出

9.12

×

获奖情况

16.65

升学读博

31.43

项目参与情况

31.43

学术会议参与情况

11.37

3 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为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培养质量提升实践,以C大为例,采用本文构建指标体系对其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评估,表4展示了C大公共管理类硕士学硕与专硕的培养质量评价结果。

表4 C大公共管理类研究生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结果

Table 4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public management at C university

总分

一级指标

得分

二级指标

得分

三级指标

得分

学术型硕士

7.67

职业发展

8.01

就业质量

7.29

就业去向

7.49

获得offer数量

5.71

薪资水平

7.64

晋升发展机会

7.54

人岗匹配度

7.44

职业满意度

7.57

工作环境水平

7.74

福利待遇水平

7.8

职业稳定性

8.42

综合满意度

7.9

思想品质/岗位匹配度

8.68

思想政治

8.56

职业道德

8.72

敬业精神

8.66

知识/岗位匹配度

7.9

公共基础知识

7.7

专业能力及技能

7.64

能力/岗位匹配度

8.07

创新能力

7.18

人际沟通能力

8.46

团队协作能力

8.3

组织协调能力

8.2

问题解决能力

8.52

公共服务能力

7.58

7.67

学术培养

7.33

论文产出

8.44

×

获奖情况

7.47

升学读博

8.79

项目参与情况

6.38

学术会议参与情况

5.9

专业型硕士

6.95

职业发展

7.84

就业质量

7.19

就业去向

7.49

获得offer数量

5.71

薪资水平

7.64

晋升发展机会

7.54

人岗匹配度

7.44

职业满意度

7.94

工作环境水平

7.74

福利待遇水平

7.8

职业稳定性

8.42

综合满意度

7.9

思想品质/岗位匹配度

8.67

思想政治

8.56

职业道德

8.72

敬业精神

8.66

知识/岗位匹配度

7.66

公共基础知识

7.7

专业能力及技能

7.64

能力/岗位匹配度

7.75

创新能力

7.18

人际沟通能力

8.46

团队协作能力

8.3

组织协调能力

8.2

问题解决能力

8.52

公共服务能力

7.58

学术培养

5.17

论文产出

7.14

×

获奖情况

4.78

升学读博

3.85

项目参与情况

6.15

学术会议参与情况

5.11

首先,从总体上看,学硕培养质量得分较高与专硕培养质量得分,这说明C大较为注重对公共管理类学硕的培养,在专硕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从而导致了学硕培养质量优于专硕培养质量这一现状。从一级指标——职业发展与学术培养情况来看,学硕中二者得分情况显著高于专硕中二者得分情况,其中,学硕的学术培养得分7.33明显高于专硕的5.17。由此可见,C大对专硕在学术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进一步研究专硕培养质量评价表格,可以发现,在其二级指标中,升学读博得分仅有3.85,可见对于专硕而言,更少人会选择在继续升学读博。通过对比该表格中的一级指标,可以认为专硕更加注重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如能力与岗位匹配度、思想政治与岗位匹配度等,他们更希望能在职业能力而非学术造诣方面得以提升。专硕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专硕学生及其教师都更倾向于培养其职业发展能力,如人际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其次,对于学硕,职业发展得分8.01,较高于学术培养得分7.33。学术会议参与情况得分最低,为5.9;论文产出得分最高,为8.44,这表明针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校更看重其论文产出情况,其毕业论文是否合格,见刊论文发表有多少篇,核心论文发表多少篇;轻视了学生的学术会议参与情况。因此,为提高学硕在学术培养方面的培养质量,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会议,了解公共管理领域中的前沿理论。

总体而言,C大公共管理类硕士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总体较高,但仍存在不足。学硕培养愈发倾向于专硕,注重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硕的培养目标,理论创新能力减弱,对前沿知识理论了解不足,仅论文产出情况而轻视基础能力的培养。专硕培养则过于重视职业发展能力,轻视对学术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社会、市场对高专业性的人才需求。

4 结论与建议

首先,C大公共管理类学硕型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整体较为良好,但仍有欠缺;其次,与学硕型研究生相比,专硕型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相对较低。针对C大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职业发展培养质量。针对学硕型毕业生,可以进一步加强就业质量和职业满意度的培养,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指导,以及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针对专硕型毕业生,应加强专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提供更多实践课程和实习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要求。

(2)提升学术培养质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培养其研究交流和学术合作的能力。此外,要加强对学术写作和研究方法的培训,提高学生论文产出质量。同时,关注学生顺利毕业或升学读博情况,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指导和支持。

(3)加强项目参与情况。无论是学硕型还是专硕型毕业生,都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校可以与相关机构合作,提供更多与专业相关的项目机会,帮助学生实践和应用所学知识。

(4)改善获奖情况与按时顺利毕业率。对于专硕型毕业生的获奖情况和按时顺利毕业情况需要更多关注。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科研项目和导师指导,帮助学生参与科研竞赛并取得成就。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管理和指导,帮助他们按时完成学业。

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①]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朱俊宇1095981080@qq.com;孙钰杰1534932391@qq.com
收稿日期:2024-10-06; 录用日期:2024-11-18; 发表日期:2024-12-28
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重庆市、重庆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实践探索——以重庆大学公共管理类为例(批准号:yjg182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詹春燕, 王志强. 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3): 14-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7508.2011.03.005
[2] 詹春燕, 唐信焱. 国际视域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基于美、英、法、日四国的比较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10(21): 5.
https://doi.org/10.14121/j.cnki.1008-3855.2010.21.011.
[3] 张喜梅, 蔡浩林. 日本研究生教育多元化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4): 4.
https://doi.org/10.16750/j.adge.2007.04.015.
[4] 程安林, 张俊俊.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要素体系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 2019(4): 4.
https://doi.org/10.13839/j.cnki.hae.2019.4.018.
[5] 吴海波, 陈双慧, 肖馨怡.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4(6): 96-100.
[6] 雷晶晶, 魏林红. 基于IFAHP的行业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23(4): 55-59+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9-4288.2023.04.013
[7] 张东明, 李亚东, 黄宏伟. 面向一流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初探———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的指标体系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0(2): 60-67.
https://doi.org/10.19834/j.cnki.yjsjy2011.2020.02.10.
[8] 陈勇, 肖文.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实证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1): 4
[9] 刘平, 吴旭舟. 江西省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及实证分析[J]. 教育学术月刊, 2012(9): 4.
https://doi.org/10.16477/j.cnki.issn1674-2311.2012.09.024.
[10] 邓雪, 李家铭, 曾浩健, 等. 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2, 42(7): 93-100.
https://doi.org/10.16661/j.cnki.1672-3791.2015.29.218
[11] SAATY L T. Making and validating complex decisions with the AHP/ANP[J].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2005(1): 1-36.

Construction of a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Graduate Education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 A Case Study of Graduates from Public Management Graduate Programs

CHAI Yu, CHEN Yongjin, ZHU Junyu*, SUN Yujie*, ZHONG Jinhu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China)

Abstract: The Notice on Issuing the 14th Five Year Plan for Employment Promotion, publicly releas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n August 23, 2021,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promoting high-quality employment. To promote high-quality and full employment, the first step is to ensure the source of high-quality job seekers. As highly educated and qualified talents recognized by society, master' s students are a vital force in stimulating the prosperity of the job market. Accurately evaluating their training qual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chieving high-quality employment. This study integrates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use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constructs a hierarchical matrix based on practical needs and past research, determines indicator weights through expert scoring, and forms a complete weight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that distinguishes between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master' s degrees. And applying this indicator to practice, taking the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t C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training, it wa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quality of graduate training for the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t C University is relatively good, but the participation in academic conferences is low,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graduate training for professional master' s students is relatively low.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uggestion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t C University,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areer development training,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academic training, strengthening project participation, and improving awards and timely graduation rates.  

Keyword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evaluation system for cultivating quality, graduate student, graduate

DOI: 10.48014/bcps.20241006001

Citation: CHAI Yu, CHEN Yongjin, ZHU Junyu, et al. Construction of a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graduate education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a case study of graduates from public management graduate programs[J]. Bulletin of Chinese Psychological Sciences, 2024, 2(4): 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