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贵州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研究
(1.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 西安 710062
2. 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贵阳 550001
3. 贵阳市第十二中学, 贵阳 550007)
摘要: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 中小学课后服务体系建设对于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及教育公共性的回归具有重要意义, 成为课后服务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鉴于资源差异, 贵州省课后服务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贵州省课后服务数量白名单实施调查, 并对比各市间数据, 发现整治后的贵州省中小学课后服务领域状况好转, 但仍存在如下质量问题: 课后服务主体权责不清晰, 课后服务内容精确性不足, 课后服务经费协同性缺乏, 以及课后服务成果评价体系不完善。为解决这些问题, 本研究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观为指导, 提出以下课后服务质量措施: 构建课后服务主体权责互享机制, 提升课后服务内容精确性, 调整课后服务经费配置模式, 以及健全课后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这些措施旨在提高贵州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与效益,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实现贵州中小学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 推动贵州省教育进步。
DOI: 10.48014/fcss.20230918001
引用格式: 韩飞, 李源源, 张源源.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贵州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1): 1-10.
文章类型: 研究性论文
收稿日期: 2023-09-18
接收日期: 2024-01-24
出版日期: 2024-03-28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1]在当今社会,教育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而中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中小学生负担重,各种课后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内卷现象越来越激烈,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课后服务作为“双减”政策贯彻落实的有效路径,是建设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3],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贵州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存在诸多问题,如课后服务主体权责不明晰、课后服务内容精准性不足、课后服务经费协同性欠缺、课后服务结果的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这使得开展课后服务的效果大打折扣,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将高质量发展视域引入到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研究中,从当前贵州中小学课后服务的需求、供给、存在的问题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实际情况,对贵州中小学课后服务的主体、内容、经费、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贵州省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的改进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1 贵州中小学课后服务的调查背景与研究方法
1.1 调查背景
贵州中小学课后服务的调查背景是对贵州省中小学课后服务情况进行研究和评估。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贵州省中小学课后服务的覆盖面、质量和效果,评估现有课后服务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贵州省中小学课后服务的特点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一些差异。贵州省以农村地区为主,因此中小学课后服务更加关注农村地区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该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有限,课后服务会更加注重填补资源差距,提供帮助给需要的学生。且近年来,中国政府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在贵州省,中小学课后服务会考虑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教育资源,促进农村地区的儿童发展,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较特别的是,贵州省是中国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之一,中小学课后服务会更加关注和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需求。这包括开展面向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活动、传统技艺培训等,以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尊心。最后,贵州省中小学课后服务会强调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综合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非学术技能和品德素养,包括艺术、体育、道德、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在课后服务中,会开设丰富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全面成长。通过这一调查,政府和教育机构可以掌握课后服务的情况,为今后改进和优化课后服务提供参考。调查内容包括贵州省中小学开展的课后服务项目和活动类型、参与率、资源配置情况、服务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政府和教育机构了解当前课后服务的现状,并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和政策,改进和完善现有的课后服务体系。此外,调查还关注贵州省中小学课后服务的社会影响、家长满意度、学生受益情况等方面的内容,以更全面地了解课后服务对学生和家庭的实际效果和意义。总而言之,贵州中小学课后服务的调查背景是为了全面了解课后服务的现状和问题,为今后改进和优化课后服务提供依据和参考。
1.2 研究方法
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得知,各区教育局还公布了本区域内校外培训机构的“黑、白名单”。贵阳市校外教育治理成效显著,2023年全市白名单从2022年的958所缩减至579所,降幅比约为40%(表1)。其中云岩区有贵阳市云岩区西沃培训学校、贵阳市云岩区华兴培训学校、贵阳市云岩区阿斯顿培训学校等161所,较之2022年下降48.4%;南明区有贵阳南明区海露写作培训学校有限公司、贵阳市南明区金蓓迪艺术培训中心有限公司、贵阳市南明区唯卡教育培调中心有限公司等161所,较之2022年下降30.9%;观山湖区有贵阳观山湖区西云培训学校、贵阳观山湖区向日葵艺术培训学校、贵阳观山湖区交响乐团音乐培训学校等40所,较之2022年下降21.6%;白云区有贵阳市白云区明壹见培训学校、贵阳市白云区前兴教育培训学校、贵阳市白云区三人行培训学校等22所,较之2022年下降26.7%;花溪区有贵阳市花溪区雅迪贝儿艺术学校、贵阳市花溪区时光悦美艺术培训学校、贵阳市花溪区马利舞蹈艺术培训学校等75所,较之2022年下降40%;乌当区有贵阳市乌当区思艺培训学校有限责任公司、贵阳市乌当区丽朝美术培训中心有限公司、贵阳市乌当区美艺空间艺术培调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等29所,较之2022年下降45.3%;修文县有贵州省佳鸿艺术培训中心有限公司、贵州沃舞传媒有限公司、修文乐音艺术传媒有限公司等13所,较之2022年下降40.9%;息烽县有神墨教育培训学校、点点艺术培训学校、黔溢橙子艺术培训学校等7所,较之2022年下降50%;开阳县有开阳黄中书画培训中心、开阳星河艺术培训中心、开阳艾艺学艺术培训学校等22所,较之2022年下降43.6%;清镇市有清镇菲利克斯培训学校、清镇艺海艺术学校、清镇多能贝贝艺术培训中心等49所,较之2022年下降38%。
表1 贵阳市各地区2022年、2023年“白名单”数量
Table 1 Number of “white lists” in Guiyang City by district in 2022 and 2023
地区 |
2022年 |
2023年 |
云岩区 |
312所 |
161所 |
南明区 |
233所 |
161所 |
观山湖区 |
51所 |
40所 |
白云区 |
30所 |
22所 |
花溪区 |
125所 |
75所 |
乌当区 |
53所 |
29所 |
修文县 |
22所 |
13所 |
息烽县 |
14所 |
7所 |
开阳县 |
39所 |
22所 |
清镇市 |
79所 |
49所 |
合计 |
958所 |
579所 |
1.3 贵州中小学课后服务双减政策前后情况对比
2021年7月1日,贵州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课外培训机构管理的通知,该政策被称为“双减政策”,主要是为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减少培训机构对学生的过度依赖。在这项政策实施之前,许多中小学生存在着课后补习班(包括文化课和兴趣班)过度繁重的学习负担,以及家长们对课外培训的过度追求。这导致了学生们长时间的学习压力和缺乏休息的时间,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而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贵州省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达到减轻学生负担和规范课外培训的目的。具体措施包括严格限制课下补课时间和整改培训机构的在线课程。对培训机构进行规范管理,确保其合法合规经营,并加大执法力度,其中以贵阳市为代表的校外教育整治成效十分显著(表2)。还有增加学生的体育课、艺术课和社团活动时间,提供更多的兴趣爱好选择。鼓励学校和家长共同参与孩子的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强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协调机制,形成全社会关注儿童成长的合力。
表2 贵阳市校外教育整治成效
Table 2 Effectiveness of after-school education remediation in Guiyang City
具体措施 |
数量 |
“非法”校外培训关停 |
413所 |
经营范围不符校外培训整治 |
471所 |
虚假招生广告拆除 |
682所 |
2 贵州中小学课后服务的现状和问题
2.1 贵州中小学课后服务需求与供给的现状
2.1.1 需求分析
在“双减”政策的雷霆出击下,中小学生作业负担得以明显减轻,校外培训机构受到严格治理[4],贵州省乃至全国中小学课后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家长们将希望寄托于课后服务,以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增强孩子的综合素质。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得出贵州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存在多样化的教育内容、高质量的教学品质、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等需求。
(1)多样化的教育内容
家长希望课后服务能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而不仅仅是辅导作业。他们希望包含如艺术、体育、科学、计算机编程等更广泛的课程,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们还希望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能够更加关注孩子的个性化需求。他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课后服务中得到更多的自我发挥和探索的空间,而不是仅仅接受标准化的教育。因此,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如音乐、戏剧、舞蹈、手工艺、烹饪等课程,可以帮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培养他们的多元智能。此外,家长们也希望课后服务能够更加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应该尽可能多地组织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实地考察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世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另外,家长们还希望课后服务能够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他们认为,孩子们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良好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具备与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因此应该提供更多与社交技能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如团队合作、领导力培训、情绪管理等。当今社会“内卷”现象严重,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极其重要的。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贵州省相比其他省份教育资源落后,因此家长们对于多元化的教育需求更加迫切。
(2)高质量的教学品质
在当今社会,教育孩子的重任不仅仅是家庭的责任,也是学校的责任。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寻找一位能够给予孩子高水平教育,有经验、有方法,并能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的老师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家长工作繁忙,可能无法在孩子的学校生活中全程参与,但他们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更明白优秀的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力。他们所希望的,并不仅仅是教师拥有高学历或是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这位教师必须懂得如何将这些优点和经验运用到孩子的教学中。高学历可以代表着一定的知识水平,而丰富的教学经验则意味着教师懂得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知道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更懂得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后辅导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国家颁布“双减”政策以来,课后服务的发展已迫在眉睫。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育是接收新知识的过程,而课后辅导则是将知识消化、吸收,转化为自身能力的过程。家长们希望有良好教育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进行课后辅导,就是为了保证孩子的学习效果。这些教师不仅能提供精准的学习指导,更能以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思维高度。总的来说,家长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有良好教育背景、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辅导孩子的学习。他们深知,优秀的教师不仅可以在学习上给予孩子帮助,更可以在生活中影响孩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家长们选择有良好教育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进行课后辅导,是一种对孩子未来发展有积极影响的投资。
(3)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不仅应考虑孩子的学习能力,还应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优点和潜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节奏,而一刀切的课后服务方案往往无法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因此,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孩子们在保持积极性的同时,更有效地学习和成长。对于家长来说,他们希望课后服务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特性,提供适合他们孩子的学习方案。这可能包括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定制的学习资源和辅导以及个性化的学习反馈和评估。通过这种方式,家长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从而在家中也能有效地支持他们的学习。在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学习能力的评估,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这可能涉及他们的认知能力、记忆力、理解能力等方面。评估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并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案。兴趣爱好的考虑。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是他们学习的最好动力。了解他们的兴趣并以此为基础,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那么课后服务可以提供更多与科学相关的活动和资源。学习风格的了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他们可能更喜欢通过实践、交流、观察等方式来学习。了解孩子们的学习风格,可以帮助我们为他们提供更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优势和潜力的识别。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潜力。识别他们的优点和潜力,可以帮助我们为他们制定更具挑战性的学习计划,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1.2 供给现状
“双减”政策已颁布下发两年之余,伴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现如今中小学课后服务逐渐成为普遍的需求。在这个背景下,贵州省的教育部门开始重视并推动中小学的课后服务,贵州省政府及相关教育机构也取得了许多成果。课后服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和家长解决在放学后照顾孩子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在课余时间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和活动。贵州中小学课后服务的供给体现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家校合作机制建立和在线教育平台搭建。
(1)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随着近几十年来国家对教育的大力重视,即使经济水平落后的贵州,教育资源也得到不断地更新和改进。贵州省许多学校已配置多媒体设备、图书馆、网络教室等教学资源。除了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课后服务内容的设置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贵州省政府于2022年2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5],鼓励贵州省中小学开展农业种植、养殖等劳动实践课程,并将校内生活、家庭生活融入劳动课程中,遴选10个劳动教育示范县(市、区)。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实践和锻炼,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另外,针对不同的学科和学生的需求,贵州省许多学校开设了更为专业的课后辅导,例如针对语言学习、数学竞赛、科学探索等领域,提供更为专业和系统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除此之外,贵阳、遵义一些学校利用信息化手段,例如在线教育资源、虚拟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更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家校合作机制建立
教育部在近两年来继续将“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提出要重点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6]。家校合作机制的建立,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提供了平台。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参与度,更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定期的家校沟通会议,家长就孩子的学习问题与教师进行直接交流,共同探讨如何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家长也可以就学校教育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校更好地改进和优化教学服务。在家校合作机制下,家长和学校可以共同制定适合孩子的课后服务方案。课后服务不仅仅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更是对孩子进行全方位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学校可以提供更多元、更个性化的课后服务项目,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比如,可以开设各类艺术、体育、科技等兴趣班,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此外,家长通过参与学校的活动和教学计划,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孩子的成长方向,帮助孩子规划未来的发展路线。在孩子遇到挫折或困难时,家长和学校的合力能够给予孩子及时和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助力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通过对遵义中小学的调查发现,超过一半中小学建立了家校合作机制,取得了热烈的反响。
(3)在线教育平台搭建
中小学生课后在线服务,作为一种重要的线上教育模式,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在线教育平台通常具备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各类课程视频、在线作业、互动教学等,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这些平台就如同他们的第二课堂,可以在放学后或者假期里,通过互联网在家中自主学习和复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进度进行个性化的学习。然而,尽管在线教育的优点多多,但在贵州省,其覆盖面和分配均匀度却并不尽如人意。尽管有一些在线教育平台已经开始在贵州省开展业务,但受限于网络基础设施、家庭经济条件、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素,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并未能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总的来说,尽管贵州省的在线教育资源在覆盖面和分配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相信这些问题一定可以得到解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在线教育的红利。
2.2 贵州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
(图1)
图1 课后服务的四个主要问题
Fig.1 Four main issues of after-school services
2.2.1 课后服务主体权责不明晰
在贵州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发展中,服务提供者、管理者和受益者等各方的权利和责任没有明确的界定和划分,这成为了阻碍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课后服务的提供者,虽然包括学校、社会组织、企业等,本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服务,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往往出现服务重复、资源浪费或服务空白的情况。课后服务的管理者,主要是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他们的角色应该是制定政策、规划和管理课后服务的运行。然而,由于权责不明确,管理者往往难以对提供者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考核,这就导致了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和服务费用的不透明。课后服务的受益者是学生和家长,他们应是服务的核心,但往往无法对服务的质量和内容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监督,这就会导致他们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例如,有些学生可能对提供的服务不感兴趣,或者对服务质量有意见,但由于反馈渠道的不畅通,他们的声音无法被有效传达。
2.2.2 课后服务内容精准性不足
由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存在不同个性特点与发展情况,而学校又缺乏对各阶段学生的细致划分,这些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盲目地进行音乐、体育、美术等指导,没有充分考虑这些活动是否真正符合学生的需求,学生是否可以消化吸收。这种情况下,将与开展课后服务的初心与目标背道而驰,对于学生来说课后服务并不是提升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反而是一些无用之功带来的负担。甚至,还出现占用学生课后服务时间进行学科补课、上新课等情况,导致课后服务的设定形同虚设。关于课后服务的政策还甚少,相关部门只是拟定一个宏观大纲,缺乏详细的指导,这也是课后服务不能有效展开的重要原因。
2.2.3 课后服务经费协同性欠缺
政府作为教育公共资源的主要供给者,在整个课后服务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责任。但是由于政府财政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将本是作为课后服务的经费转换为其他教育教学工作的资源,这让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陷入被动局面。同时,对从事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教师不提供福利保障,使得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内容建设难以为继。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显示,有19.5%的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后未收到相关报酬,此外,不同地区与不同学校之间的经费补助金额也存在较大差距[7],这些都为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埋下隐患。
2.2.4 课后服务结果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建立一个完整的课后服务结果评价体系是极其重要的。可以对课后服务的多方主体进行监督与保障。就贵州省目前的情况而言,由于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很难对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进行准确评估,无法直观感受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即使已经建立了课后服务结果评价体系的学校也存在着形式主义问题,这些学校可能知识简单地执行评价体系,而并没有真正深入地运用这个体系的优势,也无法真正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组织实施开展的调查显示,有14.4%的学生家长反映课后服务时间存在讲授新课或补课的现象,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家长不认可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工作,满意度低。
3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课后服务质量措施
3.1 构建课后服务主体权责互享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课后服务各主体需相互配合,激活课后服务板块活力。政府应当是课后服务体系中的冲锋号,具有主导性作用,要自觉承担起在课后服务保障体系中的制度构建、保驾护航、监督实施作用。政府应主动结合自身差异,为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到课后服务建设上提供便利条件。学校要落实“双减”政策,大力配合政府工作,改变传统老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有效符合“双减”政策的办学理念[8]。学校可以通过志愿服务、专家外聘、服务外包等多种形式,弥合由于师资不足而产生的课后服务质量不高问题,还可以促进本校老师学习优秀专家,提升自身育人水平。同时,学校应积极通过培训学习、研讨活动、实践观摩等形式,提升教师开展课后服务相关内容的专业化素养。并给予老师一定福利,激发老师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此外,要善于借助班会、家长会等平台将课后服务中的家长角色、职责内容、特殊情况处理等进行讲解说明,提升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的支持力度。
3.2 提升课后服务内容精确性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精准培养人才对于国家的发展尤其重要。政府作为课后服务的主管部门,要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以课程、活动、实践等方式予以细化,谨遵科学性,结合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个性特点,制定符合目标的课后服务内容,提高其精准性,同时也让学生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重点开展一些基础性的活动,如完成作业、进行简单的音乐和美术指导等。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活动,如体育竞技、科技制作、社会实践等。此外,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课后服务内容,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贵州省聚集多个少数民族,各地政府还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尤其是优秀文化传统,将其引进课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可以助力当地特色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多效之策。同时,学校主管部门要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细化课后服务质量考核指标,就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体、认知、情感等情况有侧重地拟定考核方法,彰显课后服务内容的人本效应,以达到“减负”的“增效”目标。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的信息反馈,将家长的反馈意见进行整合,以作为课后服务内容优化的重要参考内容。
3.3 调整课后服务经费配置模式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需保障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政府已经将课后服务纳入到了整个财政倾斜的范畴,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表明政府对课后服务的重视和支持。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政府需要继续加大课后服务的经费支持比例,这将有助于确保课后服务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促进各级教育部门自觉提高课后服务经费的使用效率。为了有效监管课后服务经费的使用,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政府需要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使用的透明度机制,公开经费的具体用途和分配方式,让公众了解课后服务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其次,政府需要对课后服务经费的使用进行定期审计和评估,确保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同时,政府应该鼓励各级教育部门创新经费管理使用办法,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灵活的经费配置,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由于贵州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极不平衡,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课后服务的财政补贴。这不仅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还有助于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和稳定。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农村地区的课后服务经费充足,并且合理配置和使用。在坚持课后服务非营利性原则的前提下,政府可以允许不同地方根据情况发挥各主体在经费配置模式创新中的补充作用。这意味着,政府可以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的经费配置模式,包括经费来源、定价方式、分担比例、资源支撑渠道、课后服务质量评估方式等方面[9]。这种灵活的经费配置模式将有助于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4 健全课后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需规范课后服务领域的发展。为了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的质量,需要健全课后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首先要明确评价目标,中小学生学习任务偏重,因此确定评价目标时不可盲目追求过高,要切实结合学生特点,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为国家培育能可靠建设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材。其次丰富评价体系,政府要牵头,听取多方意见,最后整合成一个标准化、普适性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应包括学生满意度、教师评价、家长反馈等多个方面,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再次,强化评价反馈,需要加强对课后服务质量的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课后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学校课后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同时,学校也应该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最后,需要加强对课后服务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认知度。课后服务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减轻家长的压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课后服务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认知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课后服务事业。
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①]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韩飞,576981965@qq.com
收稿日期:2023-09-18; 录用日期:2024-01-24; 发表日期:2024-03-28
基金项目:2023—2024年贵州省青年发展研究课题“‘双减’政策背景下创新贵州校外教育新模式探究”(课题编号:QNYB232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中共教育部党组. 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EB/OL].(2022-09-16)(2023-09-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3-09-16).
[3] 许锋华, 马祥. “双减”政策下乡村学校课后服务: 意义、困境与优化路径[J/OL].当代教育论坛: 1-13[2023-09-18].
https://doi.org/10.13694/j.cnki.ddjylt.20230710.002.
[4] 周洪宇, 齐彦磊. 从“双减”到“双增”: 焦点、难点与建议[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3): 1-6.
[5] 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2-02-08)(2023-09-16).
[6] 樊未晨. “双减”工作要重点提高“四个水平”[N]. 中国青年报, 2022-02-16(002).
https://doi.org/10.38302/n.cnki.nzgqn.2022.000463.
[7] 课后服务经费 机制尚未健全, “双减”成效调查披露改革难点[N]. 新京报, 2022-03-02(07).
[8] 丁学东. “双减”落地还需学校给力[N].人民政协报, 2021-08-18.
[9] 罗枭, 黎佳, 侯浩翔. 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经费的供给模式研究[J]. 教育与经济, 2022, 38(03): 60-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4870.2022.03.008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Assuranc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After-school Services in Guizhou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1. School of Teacher Development,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Shaanxi Institute of Teacher Development, Xi'an 710062, 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
3. No. 12 Middle School, Guiyang 550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double-decrease” policy,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fter-school service system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reation of a good educational ecology and the return of the public nature of education, and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fter- school services. Given the differences in resource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with after-school services in Guizhou Province.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rvey on the white list of the number of afterschool services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comparing the data between cities, it is found that the situation in the field of after-school service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Guizhou Province has improved after the remediation, but there are still the following quality problems: unclear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main body of after-school services, insufficient precision of the content of after-school services, lack of after- school services funding synergy, and an imperfect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results of after-school service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study proposes the following after-school service quality measur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constructing a mechanism for the mutual sharing of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among after-school service subjects,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after-school service content, adjusting the mode of after-school service funding, and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after-school service quality. These measures are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after-school services in Guizhou'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fter-school services in Guizhou'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ith the goal of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educ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the construction of after-school service guarantee system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reation of good education ecology and the return of education publicity, and i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fter-school service.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field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afterschool services in Guizhou Province are facing quality assurance problems such as unclear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main body of after-school services, insufficient precision of the content of after-school services, lack of synergistic funding for after-school services, and an imperfect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results of after-school services.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 series of after- school service quality assurance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build mutual sharing of rights and responsi- bilities of after-school service subjects, enhance the accuracy of after-school service guarantee contents, adjust the mode of allocation of after-school service guarantee funds, and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after- school service quality assurance, aim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after-school services in Guizhou'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realiz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quality assurance of Guizhou'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fter-school services, with the aim of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s an important goal, so as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promoting the progress of educ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Keyword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fter-school services, quality assurance, Guizhou Province
DOI: 10.48014/fcss.20230918001
Citation: HAN Fei, LI Yuanyuan, ZHANG Yuanyuan.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assuranc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after-school services in Guizhou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J]. Frontiers of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2024, 1(1):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