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与生活》书评
(山东农业大学, 泰安 271000)
摘要: 《地理学与生活》是由阿瑟·格蒂斯、朱迪丝·格蒂斯以及杰尔姆·D·费尔曼合作编写的一本地理学著作, 该书于2013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正式发行。这本书既能面向地理学科领域的学生, 也适合一些对地理学感兴趣, 并热衷于地理知识与生活关系的读者。阅读这本书后, 对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颇有感触, 作者们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也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考角度。这本书共十三章, 分为四篇, 包含自然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等分支学科。作者们首先介绍了地理学的发展、核心概念和四种系统性传统, 意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且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书中强调了地理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以平实生动的文字和丰富的实例, 能让读者轻松理解并驾驭地理学中问题和概念的表达, 在阅读和思考中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同时, 本书还引出了地理学专业的职业发展路径, 这对于当下有相关职业需求的读者来说, 无疑是一种科学的引导和指南。《地理学与生活》既能反映地理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 也激发了我们对地理学未来的无限憧憬[1]。
引用格式: 刘士豪. 《地理学与生活》书评[J]. 发展地理学前沿, 2024, 3(3): 41-44.
文章类型: 书评
收稿日期: 2024-08-13
接收日期: 2024-09-11
出版日期: 2024-09-28
本书在开始首先介绍了地理学的发展简史,包括地理学从最开始的地球绘图与勘查,接下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的过程。在1普及知识的过程中也阐述了地理学的核心概念,比如空间景观、地方、尺度等。该书阐述了地理学的四大核心传统体系,具体包括:地球科学传统、文化与环境传统、区位理论传统以及区位分析传统。其中,地球科学传统主要关注自然地理现象,包括地形地貌、气象与气候方面、生态与自然资源等。书中详细记载了相关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自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
文化-环境传统涉及的领域包括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等[3],主要聚焦于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探究人类如何适应并改造这一环境。区位传统侧重在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领域上,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效应上。剖析了城市扩张、不同经济活动和人类行为如何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的机制与根源,进一步探讨了这些影响如何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区域分析传统融合了多个传统理论与主题,采用相互参照的方法对区域进行考察。此传统体现了地理学知识的综合性,展示如何将地理学原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作者着重指出了地理学与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紧密联系,如探讨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规划和城市变迁过程中的地理学原理,涉及城市垃圾与危险废弃物的处理方式、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同时,地域地理特征对当地饮食文化的独特塑造也在书中有所涉及。通过这些实例,展现了地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实用价值及深远意义。
作者深入探讨了岩石与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及其重要性,说明了岩石在自然生态构建及肥沃土壤形成等方面的作用。此外,作者深入分析了人类活动如何改变水资源分布格局。在书的绪论部分,作者强调指出,人类的决策能对自然界的极端事件,比如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及其经济活动带来了挑战。这些事件发生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之下,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具有灾难性的环境后果,因此,研究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从过去至现在乃至将来都必须围绕的研究内容。
长时间以来,地理学的概念一直在被人们不断探讨、不断拓展和延伸。很多人认为,地理学的概念是围绕于自然界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与周边环境息息相关。这确实是人们对于地理的第一印象,然而,在书中所阐述的地理学概念和现象更为丰富。地理学研究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以及引起这些差异的原因。它观察我们身边环境的演变和发生过程,了解其背后形成的原因。很多人认为地理学只是洞悉一个事物或地区的位置或具体坐标,但更深层的含义在其背后,事物处于这一位置的原因是什么,人为因素是否得以被考虑等。
当代的地理学者或专家热衷于探讨和分析人与周边自然环境、社会和其他人群之间的关系,了解这种格局形成的成因。他们的核心目标是理解自然与文化空间格局随时间演变的“过程”与“动因”,并持续关注这些变化。地理学家不仅考察自然环境,还深入分析人们身处不同地域对当地资源环境的利用情况,对影响地区变迁的各种变量、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保持高度敏感。例如,在探究森林焚烧对环境的影响时,地理学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知识:包括地球氧碳平衡的维持、焚烧对温室效应的加剧作用、酸雨的形成,以及砍伐森林、土壤侵蚀与洪水灾害等之间的复杂联系。为了阐释巴西每年大面积焚烧热带雨林的原因,地理学家结合多方面因素:亚马孙河流域特定的土壤与气候条件、人口增长压力、土地资源的流失。这些分析均体现了地理学家在探究森林焚烧环境后果时,对地球系统平衡、人类活动影响及自然灾害风险的深刻理解。
地理学致力于探索空间及空间容纳的事物。当我们思考或描述某个地点时,关注点不仅限于其地理位置,还要理解那里所现存或即将发生的事实。提及某地或某区域,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其自然风貌、居民生活习惯。一个区域的内容既涵盖自然元素,也包括人文与文化层面,地理学始终致力于探讨这两者的关系。
现代地理学的起源能追溯至17世纪的学术探索热潮,这股潮流也产生了众多当今熟知的传统学科。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地理学从一开始就被视为一项基础广泛且综合性的领域。作者认为,地理学的各个专业分支不是孤立存在,是紧密相连。这些分支的共同特点在于它们侧重于三个核心议题:首先,地球表面自然与人类现象在区域间的差异,以及人类社会与被人类不断占据和改造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次,人们关注地球上连接不同区域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的系统。两个议题的结合催生了第三个议题:在特定地理位置背景下,对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及空间系统进行区域分析,这就构成了当代区域地理学的核心内容。
对于不同的人群和读者,《地理学与生活》这本书能带来不同的人群效益和启发。对于尚未了结或未深入接触过地理学科及相关知识的初学者来说,能使他们更深入地领悟我们所处的世界及其周遭环境。地理既关注地球表面的物理特征,还涉及相关人类活动、文化、经济等领域和多个方面。通过这本书,读者能够了解到世界各地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以及它们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影响和作用。阅读本书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和增强空间思维能力,培养这种空间思维方式,学会如何通过运用地图及遥感图像等工具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有利于提升环境保护意识,读者可以基于此书了解到诸多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资源衰竭和环境污染等,激发他们对环境问题的更高关注度。通过涉猎不同文化在空间中的分布、交流和融合,并了解到地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多个联系和交叉点,扩宽思考问题的维度。
对于专业地理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学者来说,专业素养的提升是职业发展的关键,书中能人们加深对地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理解。阅读本书后,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地理学的整体框架脉络和知识体系。同时,书中所涉及的一些实践性内容,能帮助地理学专业人员解决科研当中遇到的问题,引发对地理学前沿领域发展的思考和相关问题的提出,从而启发学者的学术思考,从而形成创新思维和逻辑,推动整个学科的进步和发展。本书也可能作为地理学教学的参考书籍,为地理学专业人员和学者提供有益的学术资源和借鉴参考。
对于本科和研究生而言,本书可以作为研究生课程学习的辅助教材进行学习,该书阐述了地理学的多个分支领域,如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政治空间等,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研究生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更加系统地去了解地理学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深化对地理学专业和理论的理解。并了解地理学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实践,提升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这对于研究生未来从事地理学以及相关的领域的研究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本书也鼓励读者去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养成,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和个人独立思考能力。
随着科学的发展,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从对自然特征的描述和阐述演变成了对自然现象背后的解释,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的方法。近百年来,人口、科技与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丰富和便捷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资源稀缺、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6]。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政界和科技界的热门话题。读者面前的这本著作就涉及这些问题的多个方面,读者会从中获得必要的科学知识和启发。在社会价值上,《地理学与生活》能提升公众对地理学的知识的认知和兴趣。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广泛涉及自然、人文、经济等多个领域,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显著的影响价值。地理学涉及的不同文化在空间中的分布、交流和融合在书中均有所体现和表达,理解了作者表达的含义,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和多样性,并学习这些差异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促进不同文化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进步。
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①]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刘士豪,727348915@qq.com
收稿日期:2024-08-13; 录用日期:2024-09-11; 发表日期:2024-09-2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阿瑟·格蒂斯, 朱迪丝·格蒂斯, 杰尔姆·D·费尔曼. 地理学与生活[M]. 北京: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世界图书出版, 2013.
[2] 周尚意. 浅谈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融合的基础———与凯斯特洛特与巴尼奥利文章的对话[J]. 热带地理, 2024, 44(01): 16-19.
[3] 樊杰. 我国经济地理学历史沿革、现状特征与发展策略[J]. 经济地理, 2021, 41(10): 10-15.
[4] Desmet K, Nagy D K, Rossi-Hansberg E. The Geography of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18, 126(3): 903-983.
[5] Fan J, Zhao P, Zhou S, et al. Disciplinary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uman geography in China[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22, 32(9): 1654-1669.
[6] 田深圳, 张悦, 李雪铭, 等. 人居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及融合与发展[J]. 地理学报, 2024, 79(08): 2115-2140.
Book Review of Geography and Life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00, China)
Abstract: Geography and Life is a geography book co-authored by Arthur Getis, Judith Getis, and Jerome D. Fellmann. The book was officially published in 2013 by World Book Publishing Company. It caters not only to students in the field of geography but also to read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geography and passionate about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graphical knowledge and daily life. After reading the book, one is struck by its richness and practicality. The authors' clear and accessible writing style. offers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the subject. The book is organized into thirteen chapter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covering subfields such as physical geography, population geography, cultural geography, and urban geography. The authors begin by introducing the development of geography, its core concepts, and the four systematic traditions, aiming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knowledge framework for readers. The book emphasizes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geography and life. Through plain yet vivid language and numerous examples, it helps readers easily grasp and nav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oncepts and issues in geography, providing a new way of thinking during reading and reflection. Additionally, the book outlines career development paths in the field of geography, offering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readers with professional aspirations in this area. Geography and Life not only showcases the broad applications and significance of geography across various fields but also inspires an endless vision for the future of geography.
Keywords: Geography, basic sciences, cities, cultural landscapes
Citation: LIU Shihao. Book review of Geography and Life[J]. Frontiers of Development Geography, 2024, 3(3): 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