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8日 星期日
  编委
编委会 姓名 职称 单位 邮箱
主编 李文龙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李文龙,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提名奖。2004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2010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2012年博士后出站并留校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零件在线测量与机器人加工,主持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航天技术研发项目等多项,在IEEE会刊、PR、MST、中国科学、机械工程学报等发表论文40余篇,编写著作1部,授权发明专利和申报著作权30余项,研究成果在航空航天、汽车、核电等领域大型复杂零件精密检测与机器人加工中成功应用。
副主编 程晖 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程晖,男,汉族,中共党员,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导,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主任,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项目,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先进装配与连接、复合材料损伤分析等领域研究工作,近年来发表SCI收录的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27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第2完成人)、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第2完成人)。
副主编 黄沿江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黄沿江博士,现为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日本东京大学人工物工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人机共融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工业机器人系统的优化设计、多模态人机交互与灵巧操作。2013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融机器人重大专项培育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10余项。已在机器人领域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0余件。作为副主编编写机械工程领域教材3部。
副主编 李宝童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李宝童,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A类。现任机械工程学院设计科学与基础部件研究所副所长。从事大规模智能计算理论与复杂装备拓扑优化设计研究,所研发的系列算法应用于航空(飞行器燃油系统串油结构设计、柔性扑翼结构设计)、航天(大功率短时工作平台冷却系统设计)、动力(海洋环境下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设计)。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篇(SCI期刊44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7项。研究成果荣获:陕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2)、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4)、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2)、中国机械工业技术进步特等奖(排名第1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银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ICFDM国际会议十佳论文奖等。学术兼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与智能集成技术分会副秘书长。先后受邀参与本领域“中国大百科全书《机械工程卷》”、“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培育与发展研究报告”、“未来十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报告”等文献编写工作。
编委 李中伟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李中伟,男,1981年生,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视觉三维测量技术方面的研究,担任湖北省3D打印联盟副理事长、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副秘书长。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湖北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等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开发了AutoScan系列自动化三维测量设备和PowerTrack系列动态三维变形测量设备,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排4)、省部级一等奖4项(排1、2、4、5)。
编委 王刚 助理研究员 重庆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王刚,博士,重庆大学助理研究员/弘深青年教师,入选2022年德国洪堡学者计划、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21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师从李文龙教授和丁汉院士),2021年12月入职重庆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视觉测量与运动规划、智能无人系统视觉感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研国家973课题、国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基金重点项目、核工业联盟技术攻关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近5年来,以一作/通讯或学生一作在《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含ESI高被引论文1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内发明专利12项,获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3/15)。
编委 朱大虎 副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朱大虎,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机器人加工装备、智能控制与测量-加工一体化等研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企业委托课题共 20 余项,在机械工程学报、航空学报、中国机械工程、 Int. J. Mach. Tool. Manu., Robot. Cim.-Int. Manuf., Tribol. Int., Int. J. Mech. Sci., J. Mater. Process. Tech., J. Manuf. Process.等本领域重点期刊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 40 余项。研究成果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风电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工程院“好设计”银奖各1项。
编委 庄可佳 副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庄可佳,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制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纵向和横向项目十余项项。在机械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余项。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委,IJMTM、IJMS、IJAMT、航空学报等机械工程高水平期刊审稿人。
编委 毛金城 副教授 武汉工程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编委 鲍秀兰 副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鲍秀兰,女,1984年11月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坚持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先后主持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篇,获授权专利9项,完成省级科研成果鉴定1项,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1项。 
编委 林嘉睿 副教授 天津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林嘉睿,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巴斯大学访问学者,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天津市青年科技优秀人才。主要从事激光及光电测试、大尺寸坐标精密测量等方面研究,研究成果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
编委 宋清华 教授 山东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宋清华,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高效洁净机械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山东大学-淄博先进制造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任中国刀协切削先进技术研究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机械科学与技术》、《机床与液压》英文专版、《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高性能加工技术与装备、加工过程智能监控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承担省级、校级教研项目10余项,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SCI期刊论文90余篇(其中高被引论文5篇,SCI他引1000余次),出版英文学术专著1本,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其中国际授权专利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
编委 肖贵坚 副教授 重庆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肖贵坚,院长助理,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重庆工程图学学会副秘书长、理事, 第11届磨粒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航空学会会员,IEEE会员,《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青年编委。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表面完整性加工及其服役性能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重庆市产业类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两机专项等项目。撰写专著2部,发表了论文88篇, 其中SCI/EI等论文58篇, 获得优秀论文报告2次, F5000论文2篇、高影响力论文1篇,申请了国家专利56项, 其中国际专利4项、发明专利40项,制定行业标准2项。2018年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一等奖(排名第五)、重庆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7年获重庆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五), 2016年获重庆大学“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个人创新奖, 2015年获得了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编委 褚学征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点击发送邮件
BIM中心副主任
褚学征,2010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0年7月入职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现担任中冶南方钢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工程数字化(BIM)中心副主任。入职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后,主要研究领域:三维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多学科协同与优化设计、工业BIM技术研究等方向。主持、参与中冶集团或公司级多个研发与工程项目,现主要负责中冶南方钢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工程数字化(BIM)体系建设与技术攻关,主要工作业绩如下:主持研发中冶南方“自预热环保型电炉炼钢工艺及设备研发”项目;主持研发“转炉炉圈与炉壳连接装置设备开发”项目;主持实施“晋南钢铁二期产能减量置换转炉连铸项”三维BIM正向设计;主持研发“基于旧厂改造条件下的球铰滑杆连接装置(SHBar)持续优化改进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参与“650M3球形蓄热器设备研发”项目。专利与论文: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2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项。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其中CSI期刊三篇。获奖:2021年中冶集团BIM大赛,工业工程类二等奖,排名第一。获得“2018年度中国冶金行业工程设计优秀QC小组一等奖”,排名第一。
编委 杨斌 高级工程师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点击发送邮件
杨斌,200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现就职于核动力运行研究所维修技术中心,从事核工业特种维修技术研究和特种维修机器人研制工作。杨斌同志工作期间主持完成一项国家级科研任务,8项中核集团特大科研任务,十余项公司级重大科研任务,荣获集团、省部级科技创新成果2等奖3次,三等奖2次,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核工业维修领域。
编委 Cao Changhong Assistant Professor McGill University 点击发送邮件
编委 Zhang Zhuoran Assistant Professor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 点击发送邮件
编委 刘行健 副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编委 于楠 助理教授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点击发送邮件
于楠博士,现任爱丁堡大学机械工程系助理教授(长聘),材料过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研究生项目副主任,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合作科学家、都柏林大学客座助理教授。先后取得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博士学位。自2011年开始从事数字制造和精密技术领域的研究,参与中国、英国、爱尔兰、欧盟等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其研究方向涵盖超精密加工装备、工艺和测量方法。于楠主持课题5项,累计获得经费超过40万英镑,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论文获得第四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影响力论文奖,《极端制造》国际期刊2020年最佳论文奖和第18届国际制造大会(IMCC)优秀论文银奖。个人获得欧盟玛丽居里学者(2018),德国海德汉学生奖(2016),克兰菲尔德大学最佳博士生奖(2016),欧洲精密工程学会(EUSPEN)挑战赛英国冠军(2014)等荣誉。学术兼职包括:担任EUSPEN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生产工程院(CIRP)青年会员,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基金委(EPSRC)青年制造论坛成员(全英每年入选10位学者)。
编委 Tang Hui Lecturer University of Bath 点击发送邮件
编委 谢核 助理研究员 湖南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谢核,男,湖南大学助理研究员,长期从事机器人三维感知方面的理论研究、软件开发与工程应用工作,突破了机器人视觉定位与快速检测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复杂工况下大型构件的高精高效加工难题,应用于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在IEEE TIE、TMECH等本领域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入选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
编委 刘新 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刘新,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助理。研究领域为精密与非传统加工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纵向课题十余项。近5年,第1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35篇,包括其中影响因子15以上的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24项。SCI累计被引1800余次,H指数23。担任IEEE旗下SCI期刊Micro & Nano Letters副主编,执笔撰写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科技发展“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作为大赛负责人发起首届全国机械行业毕业设计大赛。曾获2020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2017/2020两获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4)等奖项,辽宁省一流课程、大连理工大学金课“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