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的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实践浅析

朱松岭*, 段保军, 宋帅奇

(河南城建学院, 平顶山 467300)

摘要: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心理水平、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冠病毒“乙类乙管”的后疫情时代下, 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 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方式。首先, 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剖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分析结果认为: 大学生就业除了受经济环境、政策导向、市场需求等外界因素影响外, 一定程度上还受到毕业生个体思想认识、自我认知、能力水平、综合素养的限制; 其次, 基于大学生就业视角深入分析了当前毕业生思想上存在的共性问题, 详细论述了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就业的现实意义; 最后, 提出了以“内在抓 手”为主、“外界补充”为辅的多重重要举措, 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要途径, 通过提升毕业生个人综合水平, 继而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及地方高校构建“就业+思政”新模式提供有意参考。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就业思政, 互联网+

DOI: 10.48014/pcp.20230618001

引用格式: 朱松岭, 段保军, 宋帅奇. 就业导向下的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实践浅析[J]. 中国教育科学进展, 2023, 2(4): 77-83.

文章类型: 研究性论文

收稿日期: 2023-06-18

接收日期: 2023-09-04

出版日期: 2023-12-28

0 引言

从国家教育部等官方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近些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连续递增,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测将达到1158万人,相比2022年增加约82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极值,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如图1所示)[1]。此外,三年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而深刻,国际形势风云诡谲,国内经济结构改革,吸纳大量毕业生的房地产、互联网、消费等传统行业发展接连遭遇瓶颈,经济形势持续低迷进一步加剧了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就业问题了,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高校的发展,更深地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复兴。因此,就业是党和政府最重视也是最基本的民生[2],而就业问题也频频登录网络等新媒体热门话题的榜首。新时代的大学生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的历史起点,肩负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民族责任,是国家发展的明天、民族复兴的希望。地方高校要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应用技术型的高素质人才,也在无形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帮助目前大学毕业生解决求职就业面临的困境,引导和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找到工作,已经成为当前高校亟须处理的问题。

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就业问题,然而究其根源,一方面是客观外界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毕业生个人主观思想认识的局限[3]。围绕毕业生就业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和“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大力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在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抗疫成果的时代背景下,充分运用网络媒介等多种途径,以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宣传和弘扬“雷锋精神”,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针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以社会和国家的需求为导向培养“螺丝钉”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念,使他们从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等方面深刻认识到只有将自身发展同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家和社会大环境[4]。以落实就业工作为导向,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求职择业、创新创业相结合,转变以“00后”为代表的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思想,为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提供有利条件。

图1 2014—202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人数及就业率统计

Fig.1 Statistics on the number of graduates and employment rate of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2014—2022

1 新时代高校毕业生思想上存在的常见问题

1.1 自我优先,缺少正确认知

当代的在校大学生当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当中大部分人的性格特征有一定的共性相似,即过于推崇“自我优先”,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以自我为中心,自身的利益至上并会优先考虑到。大学阶段的经历远远不能满足对社会大环境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大多数毕业生在生活、学生等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甚至十分缺乏。根据2021—2022年间的相关统计,由于受招聘条件提高和考研热潮涌现的影响,超过四成的学生准备考研(如图2所示),希望通过考研深造获得更好的发展。这部分学生在新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基本处于“与世无争”的状态,自己与社会较长时间相对隔离开来,无法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无法用客观、理性的思维去全面认知和感知现实的世界。

图2 2022届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占比(%)

Fig.2 Proportion of employment destinations of the 2022 graduates of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1.2 预期偏高,存在现实差距

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与乡村振兴、城镇化的实施,使得家庭物质条件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据不完全统计,有85%的新生儿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与亲友的殷切期望中成长,父母为他们给予尽可能富足、优越的物质条件,因而大学生对生活、学习、工作的物质要求和自我期望也水涨船高。大部分学生对于职位需求、薪资水平等方面的心理预期与当下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差距不仅存在着待遇、工作环境的差距,还有工作岗位的心理体验差距。而造成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除了家庭环境的影响外,还有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存在偏差。就业的心理预期和社会现实存在的差距,对大学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1.3 观念偏离,滋生不良风气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不劳而获、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在这种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处于思想价值观念塑造阶段的部分大学生,内心受到比较大的冲击。个别大学生家境优越,生活得过于安逸,不思进取,虚荣心泛滥,喜欢攀比,沉浸在享乐主义观念中[5]。更有甚者推崇拜金主义,树立金钱“万能论”的错误观念。大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拔节孕穗阶段,是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对其未来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于价值观念偏离的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地引导教育,终将导致其人生价值观念发生严重的扭曲,影响其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严重的话还会危害社会。

1.4 态度不端,影响个人能力

对于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往往存在着自我期望值过高的普遍现象,但其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心理的承受能力较差。另外,部分大学生习惯性以自己为中心,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与人相处、沟通的经验不足,导致与公司同事甚至领导相处困难。这些大学毕业生心理素质和为人处事能力薄弱,将会对其走上社会参加工作造成不利影响。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校的扩招也给就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严峻的压力使得部分学生低迷,学习态度不端正,表现为学习能力不足,对学习缺乏热情,专业考试“挂科”较多,遇到挫折一蹶不振,最终导致这部分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专业能力不足,其自身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不足以应对未来从事的工作。

我国现代化发展需要社会主义建设者在各个岗位上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也需要社会分工进一步精细。各行各业对大学毕业生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看重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掌握程度,还很重视大学生的品德修养、为人处世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于心理素质和学习态度存在问题学生,其就业存在问题也就显而易见。

2 地方高校思政建设的现实意义

2.1 有利于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塑造大学生确立正确“三观”的主要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对具有正确的“三观”的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6]。通过基于就业导向的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三观教育”落实到个人成才、职业规划、求职标准、职业道德、职业发展等方面,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个人劳动与社会需求、个人成功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将个人专业学习、职业发展、人生规划同国家社会需要和历史潮流结合起来,从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然而,地方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往往容易出现重视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刻板、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基于就业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求职择业的重要现实意义,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偏离,与社会脱节,最终导致临近毕业而不能顺利求职就业。高校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课程思政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以就业工作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塑造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大学生如何面对和处理求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2.2 有助于激发毕业生创新创业意识

在近些年来国家“双创”政策的引领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因此,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当仁不让地成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社会对于创新、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还需要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更需要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上大学期间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是特别关键的,因为这决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的培养,从而大学生奠定自主创业的基础和前提。

对大学生进行有创新、创业针对性和侧重性的基于就业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基于就业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培养创业意识和能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创新、创业意识是创新、创意行动的先导和前提,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更可能地实现创业。通过基于就业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为实现未来创业奠定创新思想基础;通过基于就业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促使大学生开展创业启蒙、创业谋划,促使大学生的创业思路与社会实际相适应、与经济环境相协调,从而提高创业实践的可行性和可能性。

2.3 有助毕业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每一个合格的大学毕业生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心理失衡导致校园悲剧的事件时常发生,因此,作为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对未来生活、工作以及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会对家庭、社会、国家产生相应的影响。当前,由于后疫情时期的影响和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毕业生需要面对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如果高校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和举措来帮助他们释放这些不良的心理负担,就很可能导致大学毕业生产生很大的心理问题,对个人身心健康发展、顺利求职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高校通过基于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毕业生筑起一道心理防护网,适当进行挫折教育,有助于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同时,通过思想教育、素质拓展和简单有效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增强的自信心,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来缓解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容易产生的胆怯、焦虑等情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大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一时的得失成败,“胜不骄,败不馁”勇往直前。通过基于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能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求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求职方向,有助于实现最终顺利就业。

2.4 有助于高校毕业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当代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同时也是当代青年应当具备的基本要求。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一定要重视教育、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通过课程思政加强对其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中不少都存在着缺乏对自己正确的认识、以自己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如果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不能得到顺利转变,一定会影响到大学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因此,高校一定要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思政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为导向转变大学生当中存在的错误的思想状态,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助于大学毕业生顺利走向职场,实现人生价值。

3 以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就业的相关措施

3.1 树立思政教育促就业的思想观念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二十大报告中明确的教育方针[7]。作为地方性高校要在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贯彻落实好国家教育的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使命。高校各级管理部门和高校老师要在思想观念上树立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要让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为他们成长、成才和顺利就业而服务。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思想理念,必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自始至终、全面地贯彻和落实,通过转变毕业生思想观念、找准工作定位、细化服务职能,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服务,为学校自身的稳定和发展服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和责任。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所有思想政治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应当牢固树立以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思想观念,自觉适应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现实找准促进就业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把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争取做到入脑入心,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和输送源源不断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认识决定实践行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三观”教育,增强他们勇担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努力工作奉献社会的现实责任。地方普通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将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问题与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求职就业自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2 创新思政教育促就业的教育方法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5G技术”的发展完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教育方法,而且要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传统课堂教学、班会指导等方式的基础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新媒体平台进行。通过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和网络阵地建设,促进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春风化雨,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时性、便利性。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QQ空间”、“微信朋友圈”、“抖音短视频”、“公众号”等平台设置相应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通过新技术创新教育方法和形式,增强思政教育的传播和影响。

根据当前大学生思想变化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地方高校要努力改进和创新思政教育的方法,整合学校行政、教学等的各种资源,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的教育平台,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思路、模式。通过任课老师、辅导员深入大学生教学管理一线,全面把握大学生思想实际的情况,提前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有机结合,以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为导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为促进大学毕业就业的方法提供新思路。

3.3 拓展思政教育促就业的教育渠道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提升思政教育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趣味性和感染力,促使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便利、更具有吸引力。高校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和大数据技术,创建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学习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来查询和接受自己需要的信息,扩大毕业生的知识范围,打牢自己的专业基础,为将来大学生的求职就业提前做好准备。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友关系和校企合作平台,加强思政教育的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身感受就业环境深化职业认知。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就业经验,从而更容易获取就业的信息和求职方向,为以后的就业、择业中提供更多便利。

为拓展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采取相应举措,做好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统一,课堂教育与课下教育有机统一,在校教育与毕业教育有机统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有机统一,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有机统一。从“五个有机统一”入手,探索“五个有机统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机融合的长效机制。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的同时,积极拓展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领雁青春”校友传帮带活动等课下教育的新途径;拓展网络平台、大学社团、学生宿舍等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和渠道,努力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把基于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坚持主流思想价值观念引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主观能动性,通过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参与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进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4 结语

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思想是行动的指引,通过基于大学生就业工作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毕业生为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找到了重要突破口。普通地方高校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和就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全的人格,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高校通过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全面提升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帮助他们提前规划好职业规划,在就业过程中找准定位和方向。从而促使大学毕业生能够从容面对未来的求职就业中遇到机遇和挑战,能够胜任职业发展存在竞争和风险,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一名高校就业工作者,我们应继续积极探求针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努力将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得更好。

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②]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朱松岭570237221@qq.com
收稿日期:2023-06-18; 录用日期:2023-09-04; 发表日期:2023-12-28
基金项目:本项研究得到了河南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攻关项目基于智慧建造现代产业学院的土木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2021SJGLX260)的资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 2023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EB/Q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jyzt_2022/2022_zt18/mtbd/202211/t20221118_995344.html
[2] 莫荣.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N]. 人民政协报, 2019-03-19(001).
https://doi.org/10.16622/j.cnki.11-3709/d.2023.02.001
[3] 段伟伟.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促进作用[J]. 就业指导, 2013(22): 41-45.
https://doi.org/CNKI:SUN:JIUY.0.2013-22-009
[4] 赵放辉.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10): 105-1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9-3036.2012.04.064
[5] 谢漩. 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作用[J]. 科技展望, 2016, 26(5): 319-320.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KJZW201605281&DbName=CJFQ2016
[6] 吕晓军.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当代大学生就业[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2(06): 698-701.
https://doi.org/10.14090/j.cnki.jscx.2012.06.025
[7] 共产党网.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 月16 日)[EB/QL].
https://www.12371.cn/2022/10/25/ARTI1666705047474465.shtml

Research on the Reform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Employment Orientation

ZHU Songling*, DUAN Baojun, SONG Shuaiqi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Pingdingshan 467300, China)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enhancing their psychological level, and promoting their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Especially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of New Coronavirus “B”, the scale of college graduates has reached a new high and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has become more severe,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employment. Firstly,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and inductive summarization method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employment process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concluded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economic environment, policy guidance and market demand, the employment process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also limited by individual graduates' ideological awareness, self-cognition, ability level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to a certain extent. Secondl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we deeply analyze th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graduates' thinking and discuss in detail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employment; Finally, we propose multiple important initiatives, mainly “internal grasp” and “external supplement”, tak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graduates, and then provide intentional reference for the full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mode of “employment+thought politics” in local universitie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ployment thinking, Internet +

DOI: 10.48014/pcp.20230618001

Citation: ZHU Songling, DUAN Baojun, SONG Shuaiqi. Research on the reform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employment orientation[J]. Progress of Chinese Pedagogy, 2023, 2(4): 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