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介入指导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的研究
(吉利学院教育学院, 成都 641423)
摘要: 游戏有助于儿童的发展, 又能反映儿童的发展水平[1]。幼儿园游戏活动中, 角色游戏深受幼儿喜爱, 角色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幼儿在参与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身心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完善。中班幼儿处于特殊的过渡期, 不像小班幼儿没有太多对角色的认知, 也不像大班幼儿已经足够成熟, 因此中班幼儿更需要教师的指导。本文对A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指导进行观察记录, 通过对教师介入指导的身份、介入指导的方式、介入指导的时间、介入指导的态度四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教师在介入指导角色游戏中存在: 以导演者为主, 进行权威性介入指导; 教师介入指导方式不恰当; 介入指导中态度不积极; 教师介入指导时间不合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 教师应给予游戏关注, 适时指导; 教师应选择适宜方式进行指导; 教师应由“导演者”转变为“游戏者”; 尊重幼儿游戏意愿、充分发挥幼儿自由性。
引用格式: 徐冬梅. 教师介入指导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的研究[J]. 中国教育科学进展, 2024, 3(1): 1-6.
文章类型: 研究性论文
收稿日期: 2023-04-07
接收日期: 2023-11-02
出版日期: 2024-03-28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2]。我们需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发展进程与个体差异性,游戏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个体差异性。角色游戏是3~6岁儿童的一项重要而典型的游戏活动,对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角色扮演在儿童生活中占很大的比例,儿童丰富的生活经历是角色扮演的来源。它也是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主性和创造力的载体。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有积极的社会发展,他们参与游戏的热情、自主性和合作性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是儿童游戏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游戏对这一时期的儿童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但游戏不是单纯的就让幼儿“玩”,在游戏中教师合理、适时的介入指导幼儿游戏十分必要,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游戏技能、经验的提升。
笔者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A幼儿园2个中班进行共30次角色游戏的观察,记录教师的介入指导行为,同时根据对2个中班教师的访谈了解教师指导角色游戏时的相关问题,以此从教师介入指导的身份、介入指导的方式、介入指导的时间、介入指导的态度四方面进行现状分析。
1 教师介入指导行为的现状分析
1.1 教师介入指导的身份
在角色游戏中,笔者将教师身份划分为三种,分别是游戏者、引导者、导演者。笔者在为期一个月的观察时间内,观察统计到教师介入指导身份情况详见图1。
图1 教师介入指导身份情况
Fig.1 Status of teachers’ intervention in guiding identity
通过研究数据发现,教师以导演者身份介入指导占58%,引导者身份介入指导占26%,游戏者身份介入指导占16%,教师以导演者身份介入指导占比最大,笔者观察发现教师会习惯性要求游戏的发展按照自己预想的情况进行,一旦发现幼儿有一些超出自身预想的情况时就会去制止或者直接告诉幼儿该怎么进行,但幼儿却逐渐失去了游戏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更多的应该以适当的游戏者、引导者身份进行介入指导,这样幼儿更容易接受,而且不至于破坏游戏情境,中断游戏进行[4]。
案例1 美食一条街
在“美食一条街”的角色游戏中,两名幼儿选择扮演的烧烤师傅,有三名幼儿选择扮演服务员,一名幼儿选择扮演收银员。a服务员正在等待b服务员把菜准备好串菜,b教师刚好路过看到就认为a服务员是在那无所事事便马上对a服务员说“你看前面桌子上有顾客吃完的盘子,快去把它收拾干净好迎接下一位客人呀”。听了老师的话a服务员只好跑去收拾桌子了。b教师过去看到收银员那没有人又说到“没有顾客过来你可以去帮帮服务员或者去门口吆喝客人。”
以上案例中b教师并没有观察到该游戏的整个过程,就以自己的想法出发去安排幼儿并且直接告诉幼儿该做什么,这样的做法无疑破坏了幼儿本身的游戏内容,也会让幼儿逐渐失去游戏的兴趣。
1.2 教师介入指导的方式
在角色游戏中,笔者将教师介入指导的方式划分为三种,分别是语言、动作、语言+动作。笔者在为期一个月的观察时间内,观察统计到教师介入指导方式情况详见表1。
表1 教师介入指导方式情况
Table 1 Teachers’ intervention guidance mode
介入指导方式 |
次数/次 |
百分比/% |
语言 |
121 |
48.4 |
动作 |
40 |
16.0 |
语言+动作 |
89 |
35.6 |
通过研究数据发现,教师语言介入指导占48.4%,动作介入指导占16%,语言+动作介入指导占35.6%,教师在介入方式中语言介入指导占比最大。笔者进一步将教师语言介入指导划分为:询问式语言、建议式语言、命令式语言、角色式语言[5]。观察统计到教师语言介入指导方式情况详见图2。
图2 教师语言介入指导方式(单位:次)
Fig.2 Teachers’ language intervention guidance mode
由图2统计结果可知,教师的语言介入指导方式以命令式语言为主,其次为建议式、角色式和询问式。从笔者与教师的访谈中得知,在教师的语言指导中,经常出现“不可以……”“不行……”“把队排好了,不然我们不会开始游戏。”“马上回到你自己的岗位上去,不然……”这些都是命令式语言指导。在笔者观察期间还收集到教师在介入指导中直接性制止动作共28次。直接性制止动作是当幼儿出现与同伴发生冲突时,或者严重违反游戏规则,或者不符合实际常规时,教师会直接去制止其手中的动作,让其停止手中的操作。
1.3 教师介入指导时间
在角色游戏中,笔者将教师介入指导时间划分为:游戏正常进行时、幼儿发生矛盾时、游戏停滞不前时。笔者在为期一个月的观察时间内,观察统计到教师介入指导时间情况详见图3。
图3 教师介入指导时间(单位:次)
Fig.3 Teachers’ intervention guidance time(unit:times)
由图3统计结果可知,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98次是在幼儿发生矛盾时,95次是在游戏停滞不前时,57次是在游戏正常进行时。观察发现游戏正常进行时教师会发现某样游戏材料补充足时直接介入提供材料给幼儿打断幼儿当前的游戏;有的情况则是幼儿正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着游戏,但教师认为幼儿在游戏中动作不够规范等就介入指导。教师盲目介入指导,打断游戏的开展,会破坏游戏情景,不利于后面游戏的发展。
1.4 教师介入指导的态度
积极态度是指老师主动关注游戏,并且耐心适时给予指导;消极态度是指对游戏指导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中性态度是指不关注游戏本身进展,仅仅关注幼儿安全问题。积极、消极和中性态度在教师指导过程中所呈现的结果具体可见表2。
表2 关于教师介入指导态度情况
Table 2 Situation about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s intervention guidance
教师介入指导态度 |
积极态度 |
消极态度 |
中性态度 |
次数 |
86 |
56 |
108 |
百分比 |
34.4% |
22.4% |
43.2% |
由表2统计结果可知,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中性态度比重较大,其次为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该幼儿园教师工作强度大,教师专业教育情况参差不齐,有很多非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幼儿进行游戏时做不到时刻关注[6],不知道该怎么指导、何时指导、如何科学指导,因此她们大多呈现出中性态度。另外,该幼儿园中大多是新手教师,缺乏经验,因此对于角色游戏的指导方面更是缺乏正确的方法。
2 教师介入指导行为存在的问题
2.1 以导演者为主,进行权威性介入指导
单纯的导演者身份指导,会破坏幼儿自己设置的游戏情景,不利于游戏的开展。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权威性指导,容易造成幼儿的紧张、压迫感,不利于幼儿的自由发挥,而且指导游戏的效果也不好。教师在进行游戏指导时,应该更多地以游戏者介入进行指导,融入幼儿的游戏中去进行指导,这样不仅不会破坏游戏情景,还更能够增加教师与幼儿的情感,也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
2.2 教师介入指导方式不恰当
2.2.1 语言指导以命令式为主
在笔者收集到的数据中,教师的语言指导中,直接命令性语言占46.3%,可见教师在语言指导时,是以命令事物口吻去指导幼儿的游戏完成相应的指令。教师显然在游戏中成为了操控者,忽视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教师发出这些口令,看似在指导,实则是在阻碍孩子自己思考的能力和发现的能力。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指导中减少这样的命令式语言指导,转换成更多的角色式语言、建议式语言。
2.2.2 中性消极态度占多数
教师在介入指导中不重视关注游戏本身的发展情况,更多的是关注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的安全等,从而忽视了游戏的重要教育价值也忽视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教师要转变态度,尽管幼教工作压力大,教师工作繁重,但是当我们处于这样的一个岗位,就要尊重和热爱它,积极投入工作,不要让情绪过多的影响工作。毕竟情绪是外显的东西,会感染身边的人,所以在指导时,教师要积极关注游戏的进程,适时耐心地对幼儿进行指导。
2.3 教师游戏介入指导时间不合理
教师在合理时间介入指导游戏中可以发挥及时教育的作用,帮助游戏的进行和开展。但通过观察发现教师在介入指导时间上把握不合理,不该指导的时候会盲目的进行指导,有时该指导时却没有进行指导,这些都无益于游戏的开展,也不利于最大限度发挥游戏的积极教育作用。其实在我们可以开展游戏前一方面可以让父母或者教师让其去角色游戏的现实情境中去体会一下。另外,在每一次角色游戏后,教师都要及时的总结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发挥好游戏后的指导教育,以及表扬一些角色游戏中的好的现象,落实到人、行为上面,发挥好榜样的作用。这样游戏后的指导也可以帮助幼儿下一次游戏的进行,避免出现类似问题。最后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放开手,让幼儿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但是又要积极关注,及时指导。
3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策略
3.1 给予基本的游戏关注,适时指导
首先要重视角色游戏的作用,并且给予幼儿基本的游戏关注,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极强的观察意识和观察的能力。教师要进行指导,就必须要以观察了解为前提,因为不合理的指导很有可能影响游戏进程,最终直接影响的是游戏效果。如果教师不关注幼儿游戏,不注意观察,直接介入游戏进行指导,会打乱游戏节奏,影响游戏进程。笔者通过在该幼儿园观察发现,教师盲目、随意的指导游戏,大多情况是缺乏对游戏的基本关注,不了解实际状况而致。要想提高教师指导行为的效果,那么教师就必须要给予幼儿基本的游戏关注,耐心的观察,而不是做一个游戏的“旁观者”这样简单。
3.2 转变指导身份,以游戏者为主
在幼儿角色游戏指导中,教师大多数扮演的是权威的教育者身份,对幼儿进行的是直接的权威性指导,往往是幼儿游戏的操纵者,很少真正融入到幼儿的游戏情景中去,与幼儿进行交流。教师在游戏中应该是参与者、游戏者,而不仅仅是导演者的身份,给予幼儿权威性的指导。还应该让自己真正融入到幼儿的游戏中去,运用“角色”的语言和幼儿进行交流,这样的指导身份、指导行为幼儿才更乐于接受接纳,也不会因为你的介入指导破坏了整个游戏的开展。
3.3 教师要适当改变指导方式
教师选择何种指导方式,不仅会影响幼儿的情绪,更会直接关系到整个游戏的进程和效果。在指导中,教师要慎重选择使用命令性的语言对其进行指导。直接的命令口吻,会让幼儿紧张、惧怕,屈于教师的权威指导。而这种单纯服从的背后,是对幼儿心理的一种伤害,更是对游戏的阻碍,因此教师要慎重选择此种语言指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选择最为合适的语言指导,但是还是应该控制此类语言的使用。
3.4 尊重幼儿游戏意愿,充分发挥幼儿自由性
幼儿游戏时,教师要明白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7],游戏的进程幼儿自己去把握和安排,教师不应该忽视这一点,应该放手让幼儿去发挥。教师仅仅起引导、辅助的作用,帮助其解决游戏中的困难,帮助游戏得以继续进行,而不是变成游戏的主角、操控者。要给予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自己开动脑筋思考,不断地激发幼儿继续游戏的兴趣,更助于增长其游戏的“主人翁”意识。
总的来说,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8]。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能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也会有不同的需要,也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游戏中进行指导是十分必要的,适宜、合理的介入指导一定是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之上找准正确的时间,选择适宜的方式介入指导才能真正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9]!
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①]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徐冬梅,743248207@qq.com
收稿日期:2023-04-07; 录用日期:2023-11-02; 发表日期:2024-03-2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董旭花. 幼儿园游戏[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2] 熊继岚.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与对策[J]. 新课程研究, 2013(8): 231.
https://doi.org/10.12294/j.1673-0992.0205.00.353
[3] 姚亚菲. 幼儿园自主游戏教师观察与支持策略的实践研 究[J]. 2020年中小学教育与科技创新论坛, 2020(11): 36.
[4] 邱学青. 学前儿童游戏(第四版)[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5] 张晓玥. 从绘本到游戏: 幼儿园表演游戏过程指导的案例研究[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20.
[6] 齐钰.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以大连市某公立幼儿园为例[D].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16.
[7] 袁祖英. 民间竞技游戏中幼儿竞争行为的观察研究[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8.
[8] 任瑛. 基于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建筑室内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9] 肖小洁. 开展北海疍家文化区域活动的问题与对策———以中班南珠宫区域活动为例[J]. 广西教育(义务教育), 2018(37): 7.
https://doi.org/10.3969/j.issn.0450-9889.2018.10.005
A Study of Teacher Intervention in Guiding Kindergarten Middle School Role Play
(School of Education, Geely University of China, Chengdu 641423, China)
Abstract: Games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reflect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1]. In kindergarten game activities, role play is popular among children, and 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During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ng in role-playing, young children's bodies and minds are fully developed and perfected. Middle class children are in a special transitional period, unlike small class children who do not have much understanding of roles, nor are they mature enough like large class children. Therefore, middle class children need more guidance from teachers. This paper observes and records the intervention and guidance of teachers in the role play of the middle class in Kindergarten A. Through analyzing the identity, methods, time, and attitude of teachers'intervention and guidance,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four aspects of teachers'intervention and guidance in the role play: the teacher is mainly a director, and he or she provides authoritative intervention and guidance; the teacher's intervention is inappropriate; the teacher's attitude is not positive; and the time of teacher's intervention is unreasonable. In response to these issues, it is proposed that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games and provide guidance at the right time; Teachers should choose appropriate methods for guidance; Teachers should transform. from “directors” to “players”; Respect children's willingness to play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freedom.
Keywords: The middle class of kindergarten, role play, teacher intervention guidance
Citation: XU Dongmei, A study of teacher intervention in Guiding Kindergarten Middle School[J]. Progress of Chinese Pedagogy, 2024, 3(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