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村幼儿入学成熟度调查研究 ———以四川省眉山市农村地区为例

袁丽

(吉利学院 教育学院, 成都 641423)

摘要: 幼儿入学成熟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升学后的表现, 因此如何做好入学准备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为了提升四川省农村幼儿的入学成熟度, 有必要了解四川省5—6岁幼儿的入学成熟水平, 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本研究采用测量法, 以四川省眉山市农村地区幼儿为研究样本, 对幼儿的入学成熟度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 农村幼儿在运动协调能力上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不明显, 在视知觉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是在听知觉能力上, 农村幼儿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男女性别变量上对八项能力进行了差异比较, 除了运动协调、知觉转换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没有显著差异外, 其他各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 并且女孩在各项能力上都比男孩的得分高。除此之外, 对母亲职业与幼儿入学成熟度也进行一定的探讨。根据调查结果, 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为家校完善幼儿入学准备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 农村幼儿, 入学成熟度, 入学准备

DOI: 10.48014/pcp.20230221002

引用格式: 袁丽. 四川省农村幼儿入学成熟度调查研究———以四川省眉山市农村地区为例[J]. 中国教育科学进展, 2024, 3(3): 28-35.

文章类型: 研究性论文

收稿日期: 2023-02-21

接收日期: 2024-02-28

出版日期: 2024-06-28

1 问题提出

幼儿入学成熟度即幼儿入学成熟水平,根据格赛尔学派的研究观点,他们认为幼儿入学的成熟度指的是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的综合成熟水平,特别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年龄,而不是单纯的看生理年龄。国外的相关研究发现幼儿发展的成熟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在校的学业表现、同伴交往等。

我国在近几年对幼儿入学成熟度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涉及北京、湖南等地的相关调查,可见我们对幼儿入学度与之后幼儿在小学的综合表现非常重视。然而,刘媛媛等人的调查研究发现,80%左右的幼儿家长对入学准备偏于知识层面,对入学准备的多维度、多层次的认识还不太清晰[1]。除此之外,目前研究中涉及对偏远地区及农村地区幼儿的入学成熟水平的相关研究比较缺乏,通过文献搜索发现目前专门针对四川省农村幼儿入学成熟水平调查的凤毛麟角,因此本研究采用钱志亮教授编制的量表,选取四川省眉山市农村地区幼儿为样本,探讨眉山市农村幼儿入学成熟的情况,为促进眉山市农村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为幼儿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园共育提供相关数据的参考。

2 研究设计

2.1 被试选取与测查

本研究选取了四川省眉山市农村幼儿园共计的10所,每所幼儿园选取大班幼儿共计30人,共计300人,剔除无效样本,共获得有效样本250个,其中,男生130人、女生120人。在这次针对年龄介于5岁到6岁之间儿童的测查中,我们采取了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测查共分两天完成,每天的测试时间大约为一小时,以确保孩子们的参与度和集中力。为了确保测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特别邀请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等专业的50名本科生作为主试。在正式测查之前,课题相关负责人对这50名主试进行了详细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熟悉测查的程序和要求。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保证测查程序的有效进行,从而获得准确的结果。

2.2 研究工具及信效度

《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是由钱志亮教授团队研发,是一种用于评估儿童入学前各项能力发展状况的工具,主要的测量对象是即将就读小学一年级的儿童(5~6岁,大班或学前班),测量的内容包括儿童的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品质等八个方面,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来全面了解这些儿童的入学成熟水平,为进一步的教育干预提供依据。

(1)内部一致性信度

《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共有八个维度,这些维度涵盖了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多个方面,有助于全面了解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本量表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较高,具体见表1所示。这些数据为使用该量表进行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评估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2)结构效度

根据钱志亮教授[2]在《<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的研制》的研究成果中提到他们采用Amos7.0程序,验证性因素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检验理论模型与实际观察数据之间的拟合程度。在本研究中,对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的结果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极大似然估计被用来估计因子载荷系数,即因子与测量指标之间的关系强度。

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指数较好,这表明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之间存在较好的拟合关系。同时,载荷系数也较高,除了保留一个0值之外,其他因子与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均显示出较高的值。检测结果表明,本量表的八个因子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表2)。

因此,该量表也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能够为后续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可靠的测量工具。

通过对这八项能力的调查,钱志亮教授团队得出全国幼儿入学成熟度中各项能力的总分与常模分数[3,4],如表3所示。

表1 八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

Table 1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 coefficients for the eight dimensions

八维度

视知觉

听知觉

运动协调

知觉转换

数学准备

语言沟通

社会适应

学习品质

信度系数

0.836

0.812

0.849

0.833

0.826

0.841

0.851

0.852

表2 入学成熟测试诊断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拟合指数

Table 2 Validated factor analysis model fit indices for the Entrance Maturity Test diagnostic scale

拟合指标

X2

df

X2/df

N FI

CFI

TLI

RMSEA

数值

23.151

19

1.218

0.9

0.985

0.9

0.033

表3 八项能力的总分与常模分

Table 3 Total and normative scores for the eight competencies

八项能力

视知觉

听知觉

运动协调

知觉转换

数学准备

语言沟通

社会适应

学习品质

总分

25

15

10

10

10

10

10

10

常模分

13

9

7.4

6.6

6.7

7.5

7.3

6.9

(3)数据统计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某项研究或调查的结果,研究者经常需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使用了SPSS20.0统计软件来处理和分析调查数据,其中涉及单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多重检验等统计方法。通过这些统计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并为后续的研究或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四川省眉山市农村幼儿的全面发展情况一直是当地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本次调查对量表中涉及的八项能力进行了调查。通过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我们将探讨四川省眉山市农村幼儿的入学成熟度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根据差距找到提升的方向,为眉山市农村幼儿的能力发展方向提供数据参考。

3.1 农村幼儿母亲职业基本信息

由表4可以发现,在母亲的职业中服务业比例为40%,母亲从事个体经营的比例占到22%,不工作的母亲比例占到14%,母亲为工人与农民及其他的比例都是30%。由此可见,被调查的样本中,幼儿母亲大多从事服务业。

表4 母亲职业

Table 4 Mother􀆳s occupation

母亲职业

N(人)

百分比(%)

工人

30

12

个体经营

55

22

服务业

100

40

不工作

35

14

农民及其他

30

12

总计

250

100

3.2 八项能力与常模的比较

通过对8项能力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四川省眉山市农村幼儿视知觉平均得分为12.3,t=-0.5225,p<0.001,由数据可知,眉山市农村幼儿视知觉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显著,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5 八项能力与常模的比较

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eight competencies with norms

八项能力

测量得分

常模分

t

p

视知觉

12.3

13

-5.225***

.000

听知觉

10.3

9

8.146***

.000

运动协调

7.3

7.4

-1.205

.229

知觉转换

6.0

6.6

-6.980***

.000

数学准备

6.4

6.7

-2.449*

.015

语言沟通

6.0

7.5

-18.408***

.000

社会适应

6.6

7.3

-8.708***

.000

学习品质

6.4

6.9

-5.806***

.000

注:***表示p<0.001,**表示p<0.01,*表示p<0.05

听知觉能力是指个体通过耳朵接收声音信息,并对其进行识别、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它包括多个方面,例如听数字、听词语、辨别语气、辨别语音、听觉记忆和听力理解等。这些方面共同作用,帮助个体对声音信息进行全面处理和利用。在听知觉能力方面,单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统计量t=8.146,p<0.001,可知,眉山市农村幼儿听知觉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显著,其中常模分为9,四川省眉山市农村幼儿听知觉平均得分为10.3,已经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统计表可看出,运动协调能力方面,眉山市农村幼儿与常模区别不显著。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四川省眉山市农村幼儿的运动协调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对于知觉转换能力的发展来说,四川省眉山市农村幼儿知觉转换能力平均得分为6.0,常模分为6.6,t=-6.980,p<0.001,可知,眉山市农村幼儿知觉转换能力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显著,已经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样在数学准备能力方面,眉山市农村幼儿数学准备平均得分为6.4,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语言沟通能力的差距尤其明显,眉山市农村幼儿语言沟通能力平均得分为6.0,常模分为7.5。从单样本T检验的结果来看,统计量t=-18.408,p<0.001,可知,眉山市农村幼儿语言沟通能力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显著。

对于社会适应能力来说,眉山市农村幼儿语言沟通能力平均得分为6.6,常模分为7.3,结果显示统计量t=-8.708,p<0.001,可知,眉山市农村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学习品质方面,眉山市农村幼儿学习品质平均得分为6.4,常模分为6.9从单样本T检验的结果,结果显示统计量t=-5.806,p<0.001,可知,眉山市农村幼儿学习品质仍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3 八项能力的性别差异

从表6可知,除了运动协调、知觉转换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各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每个项目中女孩得分都比男生要高。

3.4 母亲职业与儿童成熟度相关研究

通过对母亲职业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母亲的职业与儿童的各项能力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视知觉能力中,服务业与不工作的母亲,其孩子在视知觉能力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工人与农民的子女,而听知觉、运动协调、知觉转换、数学准备、语言沟通能力上所有职业的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都显著高于身为个体经营者母亲的子女得分。在学习品质这一能力发展上,不工作的母亲其子女的得分要显著高于母亲从事工人与服务员的子女。

表6 在性别变量下八项能力的平均数、标准差、T检验结果

Table 6 Average,standard deviation,and t-test results of the eight competencies under the gender variable

八项能力

男(M±SD)

女(M±SD)

t

p

视知觉

11.8±1.71

12.8±2.27

-3.896***

.000

听知觉

9.8±3.0

10.9±1.8

-3.623***

.000

运动协调

7.2±1.19

7.4±.8

-1.402

.162

知觉转换

5.9±1.7

6.1±.8

-.931

.353

数学准备

5.9±1.7

7.0±1.4

-5.341***

.000

语言沟通

5.9±1.4

6.1±1.0

-.756

.450

社会适应

6.3±1.3

7.0±1.0

-4.758***

.000

学习品质

6.2±1.7

6.6±.9

-2.755**

.006

总分

59.1±11.8

63.9±4.9

-4.170***

.000

注:***表示p<0.001,**表示p<0.01,*表示p<0.05

表7 母亲职业的多重比较结果(M±SD)

Table 7 Results of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mothers􀆳 occupation(M±SD)

八项能力/职业

视知觉

听知觉

运动协调

知觉转换

数学准备

语言沟通

社会适应

学习品质

总分

工人1

11.8±1.34

10.2±2.34

7.0±.63

6.2±.98

6.4±1.21

6.0±1.56

6.0±.90

5.4±1.37

60±7.5

个体经营2

12.3±2.91

8.3±3.45

6.0±.83

4.3±.47

5.6±1.73

4.8±.86

6.0±.80

5.8±1.06

53±9.6

服务业3

12.6±2.25

10.4±2.34

7.4±1.11

6.0±1.27

6.7±2.11

6.0±1.27

6.4±1.43

5.3±1.21

61.7±9.8

不工作4

13.0±1.7

11.7±2.6

8.25±.438

6.75±1.8

6.7±1.10

6.5±.87

6.7±1.10

7.5±1.13

67±9.2

农民及其他5

11.3±.95

10.3±.47

7.6±.47

6.3±.47

6.0±.83

6.7±.47

6.3±.47

6.0±.83

61±1.7

F

4.29

8.6

33.1

25.8

24.9

28.43

35.32

26.78

68.02

事后比较

3>1

3>5

4>1

4>5

1>2

3>2

4>2

5>2

1>2

3>2

4>2

5>2

1>2

3>2

4>2

5>2

1>2

3>2

4>2

5>2

1>2

3>2

4>2

5>2

4>2

4>3

1>2

3>2

4>2

5>2

4 讨论

根据钱志亮教授[3]的研究发现,我国学前儿童入学成熟度中,八项能力的常模得分分别是:视知觉(13),听知觉(9),运动协调(7.4),知觉转换(6.6),数学准备(6.7),语言沟通(7.5),社会适应(7.3),学习品质(6.9)。

在比较了本次调查的分数与常模分数后,我们发现本次调查的这批农村儿童其在视知觉能力上的得分(12.3)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钱志亮[2]在《<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的研制》中提到的,视知觉能力与幼儿的立体知觉、方位知觉、眼部追踪能力等几个维度有关,李晓娟在其研究中也提出,儿童的视觉判别能力能有效地预测儿童是否出现阅读障碍,并且在其2009年的研究中提到视觉训练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5,6]。视知觉能力对幼儿升入小学后的各种能力发展影响巨大,因此提升幼儿视知觉能力,需要幼儿教师及父母多关注其在空间知觉、视觉辨别、图形背景分解、视觉加工理解等方面的教育。

在听知觉能力上,农村幼儿得分(10.3)明显比常模分高。在钱志亮教授的研究中提出听知觉能力指的是对听觉注意、听觉理解、听觉辨别、听觉序列化、听觉记忆、听觉混合等各个维度的总体考量,田文进研究发现听知觉能力可以从听觉注意、听觉记忆、听觉序列化、听觉辨别这四个维度来进行评估[7]。陈素娥在其研究中提出听知觉能力不足会给儿童带来各种学习问题,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欠佳、记忆能力不足等[8]。虽然本次调查的农村幼儿在听知觉上高于常模水平,但是由于幼儿可塑性很强,所以有必要坚持不断地对幼儿在听觉注意、听觉辨别能力、听觉记忆以及听觉理解方面提升训练难度,巩固与提升幼儿在听知觉方面的良好表现。

对于幼儿知觉转换能力来说,目前有针对性的研究比较少,钱志亮教授认为可以从听觉转换运动觉和视觉、视觉转换运动觉、视觉转换言语的能力这几个方面来考察幼儿的知觉转换能力,而在田文进的研究中提出可以从手眼协调、听转视动、视转言语或动作、动转视听等维度来测量幼儿知觉转换能力的发展状况[7]。郑云丽等[9]在研究中提出可以使用“找不同游戏”“辨颜色游戏”“视觉记忆游戏”来促进幼儿知觉转换能力的发展。在本研究中,农村幼儿在知觉转换能力上的得分(6.0)显著低于常模水平,可见农村幼儿需要加强视觉动作、听觉动作、多通道综合能力方面的训练。

在数学准备能力方面,张丽等研究者发现城市幼儿在数学准备方面优于农村幼儿,主要体现在模式认知维度、量的比较、双重排序以及几何空间上。为了提升农村幼儿的数学准备,应根据城市与农村幼儿的特点,合理定位幼儿数学学习目标与方式,为农村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数学教学做好认知与心理的准备[10]。本次调查的农村幼儿在数学准备能力方面的得分(6.4)明显低于全国常模,要想提升幼儿的数学准备,钱志亮教授认为幼儿父母及教师可以加强幼儿数数、排序、分类比较、对应等内容的训练。

在语言沟通能力方面,钱志亮教授从言语表达能力、言语理解力、言语的流畅性三个维度来进行考察,田文进则是用“语言运用”来进行界定的,即理解与回答、提问与表达、非言语沟通等维度来测查幼儿的语言准备情况[7],王声平通过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评估了他们的语言学习品质,调研结果显示,在四川省绵阳、南充、自贡这三个地区的儿童中,普遍存在着明显的入学准备不足的情况。这表明,尽管这些幼儿已经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但他们并未准备好应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挑战[11]。Spere等[12]提出幼儿的语言水平的发展对将来的阅读与学习成绩有重要的影响。杨慧朝[13]认为学前儿童的早期阅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幼儿入学成熟水平。占淑玮等[14]通过研究,发现学前儿童接受性语言能力不足会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比如可能会出现社会退缩行为。从本次调查的数据来看,眉山市农村幼儿在语言沟通方面的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其中常模分为7.5,农村幼儿平均分为6.0,差异明显。因此,幼儿父母及教师应提起重视,可以在幼儿言语理解、言语表达能力等方面加强训练。

社会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情绪与社会性行为的管理与协调能力上,王英杰[15]在研究中发现亲子互动失调与幼儿出现的内在与外在的行为问题有显著相关。高洁[16]提出溺爱、放任、专制、不一致等不良的教养方式都会影响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16]。黄辉等[17]则发现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陈捷[18]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即认为加强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地避免消极社会适应行为出现的频率。本次调查的眉山市农村幼儿在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得分(6.6)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因此父母及幼儿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养方式与教学方式,加强幼儿在自我认知、同伴关系处理、长辈关系处理以及生活管理、情绪管理、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等方面的指导,这些方面的指导将使幼儿受益一生。

最后,在学习品质方面,岳钰媚等[19]发现这个方面是诸多研究者非常热衷的一个研究领域,主要探讨的是学习品质的内涵与培养路径,影响因素等等。冀毅帆[20]提出家长要改变以知识准备为本位的跟风现象,教师则要充分肯定幼儿的主体地位,借助集体教育活动、丰富相关课程、融合家园共育等方式来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鉴于本次的调查结果,发现农村幼儿在学习品质上的得分(6.4)明显低于常模,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家园共育,多注意培养农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幼儿教师要改善教学的方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力,而幼儿父母也应参与到这一系列的训练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训练落到实处,起到提升的目的。

在男女性别变量上对八项能力进行了差异比较,本研究发现女孩在各项能力上都比男孩的得分高。这可能与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的速度与阶段性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发现,女孩比男孩的心理与生理上都要早发育两年左右。

李珍和钱志亮研究发现,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教育程度和职业状况等都可能影响到幼儿的语言和认知发展,进而影响他们的入学准备状态,特别是母亲的职业与幼儿的视知觉、听知觉、知觉转换、社会交往的能力有显著相关[21]。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发现作为个体经营者的母亲,其子女在大多数能力发展上都显著低于其他儿童的发展水平,并且研究还发现不工作的母亲,其儿童在视知觉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工人与农民的孩子,听知觉能力、数学准备能力和语言沟通方面显著高于母亲从事个体经营的孩子。不工作的母亲,他们的孩子在学习品质上的得分则高于母亲从事工人与服务业的孩子,蔡燕春在其研究中也发现了当母亲是其他职业(非公务员、教师及事业单位人员、商业、企业员工、自由职业)时,幼儿的数学准备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均值高于其他幼儿[22]。以上研究结果仍然值得进一步做深入广泛的调查,以弄清楚导致这一结果的具体原因,以便于更好的对症下药,为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找到良方。

5 结论

本次研究使用量表法对四川省眉山市农村幼儿的入学成熟度进行了调查,总体而言,四川省眉山市农村幼儿的入学成熟水平较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只在听知觉能力上,农村幼儿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八项能力中,女孩的得分普遍高于男孩,并且母亲的职业不同,其子女在入学成熟度上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为了帮助眉山市农村幼儿提高入学成熟度,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门、幼儿教育机构、家长都需要认识到幼儿入学准备的重要性。幼儿入学准备是否充分,在某种程度上将影响到幼儿整个人生的发展轨迹。作为幼儿教育机构,应该开展关于入学准备相关知识的教师专业培训,让教师们深入理解幼儿入学成熟水平的内涵和重要性,并且借助幼儿教育机构这个平台,对幼儿家长进行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作为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支持幼儿家庭与幼儿教育机构开展幼儿入学成熟水平的评估与训练工作,最大程度的助力幼儿的健康、科学发展。

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①]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袁丽956835284@qq.com
收稿日期:2023-02-21; 录用日期:2024-02-28; 发表日期:2024-06-2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刘媛媛, 庄硕硕. 家长参与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现状研究[C]//课程教育探索学术论坛论文集(三). 2022(8): 138-142.
https://doi.org/10.26914/c.cnkihy.2022.044461
[2] 钱志亮, 丁攀攀. 《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的研制[J]. 学前教育研究, 2010(2): 41-51.
https://doi.org/10.13861/j.cnki.sece.2010.02.001
[3] 钱志亮. 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https://doi.org/10.13861/j.cnki.sece.2010.02.001
[4] 钱志亮, 谌小猛. 北京城乡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比较研究[J]. 教育学报, 2011(3): 75-84.
https://doi.org/10.14082/j.Cnki.1673-1298.2011.03.011.
[5] 李晓娟. 学习障碍儿童的视知觉问题及其教育对策[J]. 南京特教学院学报, 2009(4): 46-48.
https://doi.org/10.26914/c.cnkihy.2022.044461
[6] 李晓娟. 阅读障碍与视觉加工关系的研究综述[J]. 文教资料, 2010(31): 69-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8359.2010.31.035
[7] 田文进. 小学随班就读儿童入学学习能力准备评估量表编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22.
https://doi.org/10.27684/d.cnki.gxndx.2022.000281
[8] 陈素娥. 家校共育 提升儿童听知觉能力[J]. 新教师, 2021(2): 83-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3895.2021.02.049
[9] 郑云丽, 等. 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成熟水平测查与提升方法[J]. 幸福家庭, 2021(9): 89-90.
[10] 张丽. 大班幼儿数学入学准备研究[J]. 心理学探新, 2014, 34(6): 565-5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5184.2014.06.015
[11] 王声平, 胡玲燕. 不同地区儿童语言入学准备的调查研究[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 27(1): 109-1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6120.2013.01.029
[12] Spere K A, Schmidt L A, et al. Expressive and receptive language skills of temperamentally shy preschoolers[J]. Infant&Child Development, 2004(6): 123-133.
https://doi.org/10.1002/icd.345
[13] 杨慧朝. 5-6岁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经验与入学准备的关系研究———以云南省X市Y区为例[D]. 昆明: 云南师 范大学, 2022.
[14] 占淑玮, 杨宁, 赵必华. 留守学前儿童接受性语言能力与社会退缩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6): 834-844.
https://doi.org/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6.10
[15] 王英杰. 母亲养育压力与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的关系及其性别差异:一项交叉滞后分析[J]. 心理科学, 2022(3): 620-627.
https://doi.org/10.16719/j.cnki.1671-6981.20220315
[16] 高洁, 胡亚楠, 任丽平.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J].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1(6): 120-129.
https://doi.org/10.13573/j.cnki.sjzxyxb.2021.06.020
[17] 黄辉, 陈捷, 王岐富. 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7): 165-1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6-7853.2021.07.072
[18] 陈捷. 幼儿体育生活方式和社会适应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 教育观察, 2021(40): 16-23.
https://doi.org/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21.40.004
[19] 岳钰媚, 马宝林, 张学欣. 我国幼儿入学准备研究十年的可视化分析: 热点与展望[J]. 教育观察, 2022(27): 5-9.
https://doi.org/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22.27.019
[20] 冀毅帆. 从儿童视角关注学习品质促进幼小衔接[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12): 103.
[21] 李珍, 钱志亮.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入学准备的关系调查[J]. 教育观察, 2021(20): 88-91.
https://doi.org/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21.20.030
[22] 蔡燕春. 大班幼儿入学准备影响因素的研究———以深圳市NJ幼儿园为例[D]. 深圳: 深圳大学, 2019.
[23] 裴长安, 吕玮钰. 我国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2(1): 72-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9-1548.2022.01.013
[24] 康丹等. 农村学前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1): 54-63.
https://doi.org/10.11995/j.issn.2095-770X.2021.01.008
[25] 冯学滢. 城乡家庭学习环境差异及对幼儿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以160个家庭为例[D]. 青岛: 青岛大学, 2022.
[26] May 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Gesell School ReadinessTest and Standardized Achievement and IntelligenceMeasurement[J].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Measurement, 1986(46): 1051.
https://doi.org/10.1177/001316448604600426

A Survey Study on the Maturity of Schooling of Young Children in Rural Sichuan Province:Taking the Rural Area of Meishan City,S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YUAN Li

(School of Education, Geely University of China, Chengdu 641423, China)

Abstract: The admission maturity level of preschoolers can predict their performance after entering school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refore, how to prepare for children’s admission to primary school has become a key issue of social concer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dmission maturity level of rural preschoolers in Sichuan Provinc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admission maturity level of 5-6-year-old children in Sichuan Province,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aking targeted measures. In this study, the measurement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dmission maturity level of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of Meish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sample. It was found that rural children's motor coordination ability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e national average, and their scores in visual perception ability, auditory perception ability, motor coordination ability, perceptual conversion ability, mathematical preparation ability, verb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and learning qualit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but in auditory perceptual ability, rural children'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The differences in eight abiliti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were compared. Except for motor coordination, perceptual conversion ability, and verb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ll other aspects, and girls scored higher than boys in all abilities. In addition to this, there is also some discussion on mother's occupation and young children's maturity in school. Based on the findings, targeted improvement measures were propos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home and school to improve children's admission to primary school.  

Keywords: Rural children, admission maturity level, admission preparation

DOI: 10.48014/pcp.20230221002

Citation: YUAN Li. A survey study on the maturity of schooling of young children in rural Sichuan Province: taking the rural area of Meish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J]. Progress of Chinese Pedagogy, 2024, 3(3): 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