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培养“健全的人”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徐梦雅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哈尔滨 150000)

摘要: 人类精神是否健全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评判指标, 培养“健全的人”的思想是弗洛姆结合自身理论并依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 综合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精神状况的调查研究提出的。弗洛姆分析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的生存状况, 认为人除了满足于和动物共有的需要以外, 还具有精神的需要, 并且得出了异化现象已经渗透到了人的各个方面的结论。弗洛姆针对人们的生存困境问题和社会中各个方面的异化, 提出我们需要精神健全, 成为健全的人的思想。他认为要想培养健全的人, 必须建立健全的社会, 进而在各个方面恢复人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弗洛姆的培养“健全的人”的思想对当代的教育、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弗洛姆, 健全的人, 异化, 健全的社会

DOI: 10.48014/tpcp.20220331003

引用格式: 徐梦雅. 弗洛姆培养“健全的人”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中国教育学理论与实践,2022,1(2):42-48.

文章类型: 研究性论文

收稿日期: 2022-04-05

接收日期: 2022-07-15

出版日期: 2022-09-28

一、弗洛姆培养“健全的人”的思想产生背景

弗洛姆出生于1900年,逝世于1980年,是20世纪中后期西方著名学者,晚年一直生活在美国,是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弗洛姆在他的理论研究中重视精神分析理论,倡导马克思主义,关注人学,创建了具有开创性贡献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弗洛姆始终致力于探索解脱人的生存困境的研究,他的理论宗旨是为现代的人找出一条能够摆脱孤独,走向独立的道路,形成具有创造性并且独立的人格,找到真正的幸福。

(一)社会背景

1.个人经历

弗洛姆诞生在德国一个传统犹太人家庭,父母是非常虔诚的犹太教徒,家中许多先辈还是犹太教学者,思想上深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弗洛姆在家中是独生子,但是父亲总是忙于生意,母亲总是对世界充满悲观,他并没有受到来自家庭的宠爱,反而童年里充满无限的孤独[1]。这种孤独的童年经历让弗洛姆从小对爱特别向往,也让他日后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学说充满了兴趣,并在认真研究后深深沉迷于这两个学说,为终身致力于社会哲学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弗洛姆内心陷入极大困惑,作为一个热爱和平,关心世界,关爱他人的人,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激烈的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死亡。童年经历和关于世界大战的困惑使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探索之中,走上了研究人性和世界规律性的道路。

2.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情况

弗洛姆生于20世纪,这是一个充满着苦难和成就的年代,20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时代的灾难带给了弗洛姆深刻的思索。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弗洛姆既体验了希特勒的专制统治,也接纳了美国社会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弗洛姆对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做出了属于自己的思考,他发现一个是集体代替了个体的行为,一个是切断了个体与他人、自然以及自我的联系的行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现状使得弗洛姆对世界以及人类的未来充满了研究的决心,时代的冲突使弗洛姆对健全的社会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呈现出了一幅非常矛盾的景象:一方面物质极大丰富,建立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却是在物质丰富的同时出现了经济危机、工人失业、犯罪、自杀、精神痛苦等社会现象。一方面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巨大生产力,另一方面是严重的生态危机带给人类深深的灾难。一方面是人们对于金钱和物质的满足感、社会制度逐渐完善的安全感,另一方面是对知识、真善美、道德以及幸福感的缺失现象。

弗洛姆不断地拷问社会,提出了我们的精神是否健全的问题。弗洛姆说道:“我们已经将每日的平均工作时间减少到一百年前的一半左右。我们现在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比我们的祖先梦想的还要多。但是,结果又怎样呢?我们不知道怎样使用这些新获得的自由时间,我们只是设法消磨这些节省下来的时间,打发掉一天之后,我们便感到心满意足了”[2]。弗洛姆就是在现实生活的影响下,不断地研究反思社会现象,他希望能够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使社会变成健全的社会,人能够在健全的社会中发展成真正自由、真正全面发展的健全的人。

(二)思想渊源

弗洛姆的思想主要来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有关人的学说。弗洛姆在两大体系中不断学习研究、深入思考,充分吸收两者思想的精华,致力于他发现的两大体系的矛盾的解决之中,渴望找到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真理。

弗洛姆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和人格动力学观点,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精神分析学派是在实践中发展并致力于实践的[3]

弗洛姆对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他对于人的理解,他认为马克思的思想里人是第一位的。弗洛姆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典型的人道主义,在对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中,弗洛姆继承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并提出了心理异化。

二、弗洛姆培养“健全的人”的思想基本内容

弗洛姆认为健全的人具有五种需求:人需要与他人相关,需要超越,需要有一个根,需要身份感,需要定位坐标系及信仰对象[2]。弗洛姆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和马克思的异化方法分析社会人的精神状况,进而对人类生存状况进行说明,探析人类的生存境遇,提出根植于人内心深处的需要,进而展开对当下社会异化的批判,并对这些异化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式。

(一)对人类诞生的分析

弗洛姆指出,人的诞生过程持续几十万年,人不同于动物之处在于人有自我意识。人类的自我意识、理性和想象力把人和自然分离,人类属于自然,但因为必须受制于自然并且无法改变这些法则,所以同时也超越自然。作为人如果只是单纯地满足于一个动物性的需要,只是局限于吃喝拉撒睡,不能使人感到真正的幸福。因此,只具有动物性就不能成为“健全的人”。

人用了几十万年的时间才迈出人类生活的第一步,在人类文明中人经历了巫术万能的自恋阶段,经过图腾崇拜、自然崇拜阶段,直到最后形成道德。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活力的支点在于所特有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和他人的关联、爱、创造性、信仰等都是根源于自身生存环境的人的需要。

(二)对人类精神状况的分析

弗洛姆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和马克思的异化方法分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精神的不健全。他认为生活在二十世纪西方世界的人的精神是不健全的,但人们却不以为然。虽然人们也会诧异很多人患有或轻或重的精神疾病,但是总觉得这是个别事件,只要有好的心理卫生方法,社会总会好起来的。因为人们实在是想不到在物质条件比较充裕,人民百分之八九十都识字,平均每日的工作时间减少到了一百年前的一半左右,而且不会因为饿肚子而死亡等丰富的物质条件下,还有什么理由会精神有问题呢?但是从西方国家的自杀率、他杀率以及酒精中毒人数调查中,我们会非常惊讶这样的情况:“最民主、最和平、最繁荣的欧洲国家,以及世界上经济最昌盛的美国,显示出了最严重的精神障碍症症状”[2]

众所周知,西方社会的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发展目标是每个公民都拥有舒适的物质生活,在生活中维持相对平均的财富分配,能够在社会上有稳定的民主和持久的和平等。但是,通过以上反映精神状况问题的数据来看:“正是最接近这个目标的国家表现出了最严重的精神不平衡的症状!”[2]

(三)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批判

弗洛姆认为,现代西方国家人们的精神问题主要是异化带来的。在弗洛姆看来,异化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的,偶像崇拜是人类社会中最早的异化,异化的程度大相径庭,偶像崇拜只是小范围,单方面的,但是在现代社会,异化现象几乎涉及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生产上,弗洛姆认为劳动最能够体现人的创造能力,因为有了劳动,人才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从而创造自我。但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劳动创造性几乎消失殆尽,全部被大机器生产的呆板化、机械化所取代。人也成为机器的一部分并被机器所取代,人们的工作逐渐变得程序化,呆板,枯燥。工人们常常只需要按照生产管理者设计好的工作和程序,按照特定的比例,特定的顺序做就能达到效果,不需要创新,也不能够思考,劳动只是获得利益的一个手段,并不能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也不会体会到劳动是人的需要,更多的觉得生活中处处是劳动带来的害处,只想偷懒。

在消费过程中,弗洛姆认为消费应该是满足人们需要的过程,是实现幸福的一个手段。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不是因为需要而消费,不是因为幸福而消费。甚至不是为了享用,而是为了某一个方面的占有。很多人并不需要生活中的一些商品,但是因为广告的植入,导致人们以为广告上的描述就是自己的本真需求,于是就去消费,这种消费已经失去了理性,不是人们经过审视产生的需要。消费成为一种人为刺激起来的消费,是一种异化的消费,人们已经在消费中由于异化完全丧失了理性,甚至很多时候消费成为一种负担。

在社会关系领域中,人与人的关系不是单纯的情感上的交流,只是利益的交换,甚至每个人都被当成商品,把别人看作有价值的工具。人与社会的关系不是人从社会中来,反馈到社会中去,不是把自己投身于社会实践,为社会做贡献从而更有利于创造自己的生存环境,而是只想着享受权利不去履行义务,不从整体上去思考自己的生存问题。人与自身也表现出异化,人不把自己当成独立思考的个体,而是任由社会的市场倾向去把自己当成一个商品,人不是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奋斗,而是为了社会所谓的认同感,为了所谓的自己找到什么样的工作,自己属于什么阶级而奋斗。在这种社会关系中人们距离幸福越来越远,距离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感情越来越远。

在政治生存领域上,尤其是在民主选举时,异化现象几乎存在于每一个环节。本来民主选举应该是选出大家觉得最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领袖,但结果并不是这样。放眼西方社会的选举,正如同他们的消费一样,选举中出现了很多看起来很荒诞的现象。选举中类似于商品广告式的大量宣传、媒体的大肆报道,有的为了赢得选民支持不停夸大吹嘘自己,给选民做出各种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承诺。在这种选举下人们没办法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甚至被迫关心“国家大事”,也没办法真正做到民主,只能被虚假的宣传而做出虚假的判断,甚至最后停留在仍然得不到自己权力的情况。

在教育领域中,教育的目的不是教人生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是变成了教人如何成为机器的附属物品,如何更好地掌握技术挣钱。甚至当下很多教育把人教的没有创造力,没有灵魂和道德感,在教育上充满了异化。在这种教育下人们的人生动力不是对真善美的追求,而是金钱的驱使和诱惑,在教育中更多的只是教学生去适应这个异化的社会,而不是教人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四)培养“健全的人”的途径

弗洛姆认为,异化已经深入到人的各个方面,甚至深入到了心理机制和性格结构之中,面对当代人们异化范围的不断深化,弗洛姆提出要想培养“健全的人”,必须对人们的存在方式和社会环境进行改革,首先要先形成健全的社会,才能形成健全的人。

第一,要进行经济领域的改革。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是为资本家服务的,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剩余价值的增值和实现。但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就形成了矛盾,资本家为了使自己的生产成本降低就一定会压缩工人工资,工人的工资减少,实际购买力就会减少,资本家的商品就没办法流通,所以就要不断地实行竞争手段,通过发展科技、实现全球化等手段进行资本的流通。人们在这种谋取利益最大化的社会中生活一定出现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异化。因此,要培养健全的人就必须改变这种经济制度所形成的社会环境。

弗洛姆认为,经济领域的变革的重点是解决好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国家干预的计划经济与个人的劳动之间的关系。现在资本主义社会施行雇佣劳动,人们很少体会到创造性,都是被迫性的劳动,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是如果优化了人们对劳动的看法,让人们找到了劳动的意义,并在劳动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劳动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各种措施改变劳动者被剥削的处境,也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鼓励健康消费,避免虚假需求,彻底消除劳动中和社会关系中经济上的强制力量,人们就会得到个人自由发展。

第二,要进行政治领域的改革。弗洛姆认为,政治上的民主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全异化了,人们由于丧失了好恶和判断力,多数人的民主并不能代表他们自己的需求,而且每次的民主只能体现在四年一次或者若干年一次的选举中,日常的决策权只能停留在资本家或者他们当时选举的政治家的手中,平时根本没有民主的机会。而且大部分时候人们心中意见和偏见居多,多数人的意见并不能证明是正确的意见,而再想实现民主的时候就必须等到下一次的选举中。

弗洛姆认为,真正的民主应该把市民会议的原则引入到现代工业社会之中,把高度分权和中央集权的团体结合起来,建立不超过500人的小团体,小团体来自各个职业、各个单位,并且定期召开会议,小团体可以分享自己来自行政机构的权力,这样每个公民就能够对政府的决策产生影响。

第三,要进行文化领域的改革。弗洛姆认为,要想培养健全的人,必须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行文化改革的关键就是树立人道主义文化价值观念。要树立这一观念首先就要从教育上入手。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批判思维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性格,但是当下的教育制度却没办法达到这样的目的[4]。对于青年来说,应该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只是在理论上学习,还需要把理论投身于实践。对于成年人来说也需要学习人文哲学类的学科,结合自身生产劳动进行学习,成年人相对于青年人来说更有实践经验,但是可能缺乏人文知识,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培养和塑造创造性人格。

对于教育还需要不断开发人的潜力,挖掘学生的兴趣,使人获得真正的幸福。因为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们的文化氛围也是消费者文化,很多人都不是由于需要才去从事一定的职业,于是渐渐迷失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忘记了自己国家和民族本来应该有的文化。虽然物质上已经比较丰富,但是精神上极其匮乏,所以人们从文学艺术哲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至关重要。

三、弗洛姆培养“健全的人”思想的局限及当代价值

弗洛姆对于培养“健全的人”的思想从经济、政治、文化上都做了说明,认为三者不可分离,只有进行社会各方面的改革形成了健全的社会,才能进一步在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虽然这些观点存在着冲突,但是其中的很多见解对于当代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思想局限

弗洛姆“健全的人”的思想局限主要体现在他夸大了心理的作用,在他看来,人的心理需求是人类一生下来就有的天然需要,他受心理学的影响更加重视心理对人的行为影响,但是弱化了政治、经济等环境因素对人的作用。

同时由于弗洛姆在“健全的人”的思想中对个人自我实现高度重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对个人后天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弗洛姆关于把人的个性看成是人的潜能在后天的实现这一观点,使培养“健全的人”这样一种思想在实践中难以运行。

(二)当代价值

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弗洛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下的教育重技术而不重视人的培养,会使人成为被买卖的商品。我国自古以来有这种爱人的传统,不重视人的培养的价值观在我国是不被接受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近年来一直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对社会主义建设来说至关重要。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在教育上不断摸索,关于“培养什么人”的理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对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视体现了国家对于培养健全的人的重视,对于“德智体美劳”具体概念的理解和践行也至关重要。

首先就是品德教育,德育的核心在思想教育。德育不应局限于书本上的道德准则,更重要的是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青年人必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只有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能做一个明白人,不至于在关键问题上犯错误,才能真正做到品德上的不错误。在智育的培养上,不能停留在表面的技术和能力的培养,真正的智育更多的是培养人思考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只有会思考、有创新,才能真正达成智力的提升。在体育的培养上,传统体育人们往往关注于竞技,关注于身体健康。但是体育不仅仅是培养人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体育还能带来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在美育上,弗洛姆认为当下人们缺乏艺术,缺乏审美,缺乏对美的感受力。作为全面发展的人,美育要教会人审美、追求美、向往美。在劳育上,弗洛姆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下的劳动人民把劳动当作赚钱的手段,是消极被动的,并没有感受到劳动所带来的幸福感。所以在劳动教育上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是否有正确的劳动观,对各个职业的劳动是否尊重,还是内心拿挣钱多少来衡量。“五育”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五育”并存才能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2.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弗洛姆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很难成功地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并且指出他所处时代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造就于社会机器有用的公民,而不在于帮助发展学生的人格,主要体现在儿童缺乏工作生活经验的时候接受教育,成人却在生活经验足够时没有了学习的机会。因此,他认为一个健全的社会应该也给成年人教育的机会,因此他呼吁:必须消除理论与实践之间那种有害的分离[2]

弗洛姆指出,应该使理论教导与实际工作从一开始就结合在一起,当下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常常是端着课本认真学习理论,对于学生实践阶段却很少,虽然随着对全面发展的重视,多数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工厂实习、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但对于初高中也只是以参观为主,对于具体的工作操作很少能够亲自上手,也就很难和理论结合在一起,最终在走出校门的那一刻还是没有工作经验只有理论。因此,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至关重要,不仅帮助学习者更全面深刻地学习理论,更能为步入社会之后打下基础,使学习者不再只停留在理论的科学知识,同时也能促进全面发展,不只是培养工作的机器,而是注重学习者的整体性能力,注重终身学习。

3.重视生命教育的开展

弗洛姆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精神问题调查中发现大量精神不健全的青年选择自杀,这是对生命的不重视,他认为精神健全的人会把生命这一赠礼当成宝贵的机会。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学生对生命尊重,引发学生心底里追求真善美,教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生存,健康独立地生活并努力创造生命的价值才是真正地对学生负责。

当下社会充斥着繁杂缭乱的信息,其中不利于人心理健康的影视以及文化夹杂其中,大量青年常常活在网络世界里,稍微现实世界的精神刺激就会难以接受,心理素质极差,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在碰到不如意的事情时为了结束自己的孤独感和无价值感就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因此生命教育至关重要,这是对人最根本的关怀,要让青年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知道生命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这就需要培养大量有品德、能关爱学生的教师队伍,把爱带到课堂,带给学生生命的原动力,帮助学生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健康心理,培养真正健全的人。

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⑦]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徐梦雅712648064@qq.com
收稿日期:2022-04-05; 录用日期:2022-07-15; 发表日期:2022-09-2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史雪娇.培养“健全的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https://dx.doi.org/10.7666/d.Y2548569.
[2] [美]艾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孙恺详,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
[3] [美]艾里希·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我所了解的马克思和弗洛伊德[M].张燕,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1986.
[4] 李晨.弗洛姆的社会健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导刊,2017(12):75-78.
https://dx.doi.org/10.3969/j.issn.1002-7408.2017.12.014.
[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1-04-30(004).
[6] 张雪婷.弗洛姆健全社会理论及当代启示[J].汉字文化,2019(15):143-144.
https://dx.doi.org/10.14014/j.cnki.cn11-2597/g2.2019.15.072.

Fromm's Idea of Developing “Sane Human Beings”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XU Mengya

(School of Marxism,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erbin 150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creating “sane human beings” is proposed by Fromm based on his theory, combining Freud' s psychoanalytic theory, and Marx' s theory of human beings, as well as a thorough examination of the mental health in western capitalist society. Fromm examined human life in western capitalist society, believing that in addition to basic needs of animals, humans require creative personalities, freedom, and love, and concluding that alienation had pervaded all areas of human life in capitalist society.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 of people' s existential dilemma and the alienation that exists in all aspects of society, Fromm proposed the idea that human beings need to be spiritually sane and that each person should become a sane human being. He argued that in order to develop sane human beings,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sane society and thus restore people' s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in all aspects. Fromm' s idea of “sane human beings” is of significant reference value to contemporary education and culture.  

Keywords: Fromm, sane human beings, alienation, sane society

DOI: 10.48014/tpcp.20220331003

Citation: XU Mengya. Fromm's idea of developing “sane human beings”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J].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Pedagogy,2022,1(2):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