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234)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明确我国教育方向, 教育立场的重要一环, 是不可或缺的。其中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能够更早树立学生正确思想、保障后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平稳开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尤为重要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以教师的教育为主体,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教育状态。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知识体系相对枯燥, 开展教学时总会略显困难。丰富教育方法、引入音乐教育的这种方式对于完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较好的选择。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虽是不同的两门专业, 但都是中学生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由于二者在教育目的的一致性以及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融合性, 让二者的结合成为可能。目前中学将音乐教育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较为缺乏, 而将音乐教育的方法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来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是一个十分有用的方式。有必要进一步分析音乐教育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来丰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提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拓展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道路。
DOI: 10.48014/tpcp.20220726003
引用格式: 吴宁, 浦天罡. 论音乐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 中国教育学理论与实践, 2024, 3(2): 47-54.
文章类型: 研究性论文
收稿日期: 2022-07-26
接收日期: 2024-02-23
出版日期: 2024-06-2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关键内容在于“培育什么人、怎么培育人、为谁培育人。”培育人的方式正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吸纳和创新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的就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1]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精神保障和支柱。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思考音乐教育如何通过合适的方法丰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1 音乐教育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最早从制礼作乐的时期就是一种对于思想意识形态的表现和强化方式,将音乐的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应用于中学教育中是切实可行的。但在运用的过程之中,首先要明晰他们的关系,了解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才能更好发挥二者的教育功能。
1.1 音乐教育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
音乐教育是通过各种音乐来影响个体以及整体的思想情绪、思维品格、增强其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而开展的一切教育。[2]音乐就是音乐教育的表现形式,音乐是一种符号、一种方式、一种艺术,十分容易融入大众的生活,丰富个人和社会甚至整个世界。音乐是音乐教育的载体,而音乐教育开拓了音乐的教育功能。在中国古时就有周公制礼作乐、匡正社稷,足见其教育意义。音乐是十分美妙的艺术,可以教会人何为美、怎样认识美、怎样创造美,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美好的品格,还可以给予人生活中的许多灵感,十分容易融入大众的生活,丰富个人、社会以及整个世界,让生活的火花足以点亮一片星空。古时的音乐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现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家家户户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好,这对于当前开展音乐教育是非常有利的条件。施教者应该如何抓住这个优势来达到教育的目的是现在经常被忽视的一个问题,而分析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和音乐教育的异同有助于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和音乐教育的差异体现在:一方面,实现教育方式和手段是不同的。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载体进行教育的,其主要教育方式是音乐。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趣以期最终达成学生的良好发展。正是这样的方式,因而中学生的音乐课一直普遍受中学生的喜爱。音乐教育的施教者要拥有对器乐、声乐的鉴赏能力,掌握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以及一定的音乐创造和改编的知识与能力,并且要有较好的组织开展音乐课程的教育实践活动与文艺表演等教学实践的能力。[3]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以纯粹的理论进行教育。[4]施教者要通过对知识全面了解,然后进行理论培训和讲解,说服教育学生,宣传树立正确的榜样等一系列步骤才能使学生的思想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分清是非善恶。最终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看待和处理解决问题。要达成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研究,同时还需要运用大量的生活经验和阅历结合生活进行教学。正因如此,理论内容就很难被中学生这样一个正处于生理浮躁期的群体所接受。另一方面,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有很大区别。音乐教育是教授音乐表演和音乐基本理论以及实践技能。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比较偏向于科学理论,施教者要能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进行理论阐述,传授给学生,这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结构就和音乐教育的知识结构有很大的区别。
1.2 音乐教育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一致性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关键时期和重要阵地,必须为培养优秀的爱国青年提供精神保障,以进一步完善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抢占中学生的思想阵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抢占大学生的思想阵地更为重要。现在的很多学生生理上早熟,其思想和行为更早定型,若不尽早加以引导,就会错过思想政治教育最关键的时期。因此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教育的内在一致性、发挥二者的教育功能十分重要。
第一,音乐教育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相同的。中学音乐教育中所要求学生达成的一个重要教育目标,就是开发出中学生对于世界“美”的艺术欣赏进而启人心智、育人品德。而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些都是对世界中“真”与“善”地追求,同时审美艺术素质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内容的一部分。“真”“善”、“美”中的任意一个都是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教育目标所要求的。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也是重要的教育目标,而音乐是对文化精华的一种保存以及传播,如古典音乐、红色音乐、流行音乐、古风音乐等,这些都是对文化的传播以及意识形态的渲染。这些音乐所带来的极为优异的教育效果极大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理论化以及知识的可获得性,这就保障了中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有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使得学生更易接受,而音乐教育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其指明方向。综上,两者殊途同归、密不可分。
第二,音乐教育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对中学生精神和思想的正确引导。两者都以引导中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为目的。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的影响,使学生的心灵浸染美,形成一种共鸣。而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树立榜样,以及前人的经验积累,加上一定的理论,以说服、接受、内化的方式使学生受到教育。二者在对学生思想和精神上的影响是相同的,这种相同点成为两种学科能够水乳交融的基础。中学生发育时期带来的个性特点决定了中学生对于纯理论的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点难以吸收,音乐教育作为良好的手段,可以很好地为中学生的思想和精神树立引导方向。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极有帮助的方式,大大节约了知识吸收和理解的时间,便于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
第三,音乐教育与中学政治教育均有助于中学生分阶段地培养健全人格。音乐教育是完善人格的重要一环,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通过音乐的熏陶使学生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特点,运用正确的方式去看待世界,去做一个更好的人,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更有用的人。思想政治教育中也需要学生能够审视并欣赏美,这和音乐教育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学生也需要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才能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与生活。并且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教育对中学生都有长期的引导性,先在青春期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有助于未来教育地进行。二者都能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将教育优势更好地发挥,教育者应该思考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和音乐教育的内涵、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二者的配合。
2 音乐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由于中学时期学生的个性特点,中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吸收效果并不好,而音乐课堂活跃的氛围、欢快的场景却十分有助于知识吸纳,让中学生更好吸纳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可以通过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
2.1 音乐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审美作用
将音乐教育应用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可以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感受到世界中的真、善、美的元素。中学生青春期正是生理、心理逐渐成熟的时期,这些良好的元素是影响中学生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基石,能将正确的道理和观点为中学生所接受。
第一,音乐教育具有让中学生明辨美丑的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打好基础。中学生的价值观是多元的,很容易受到社会的冲击。加上现在的自媒体时代,中学生接收到的信息纷繁杂乱,十分容易使得中学生被其他不良思潮带入歧途。而音乐教育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的审美水平,甄别出世界上的“美”与“丑”。音乐教育本身就是追求美的过程,其中音乐的很多元素都是对日常生活的抒发,是对世界对生活的向往和渴望。即使有悲伤的元素、有忧郁的曲调,但都是源于心底的高呼与呐喊,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多彩多样。在各种各样的音乐中找到源于灵魂深处的美感,用心去审视那些元素,对整个人都是极好的升华。在此过程中就对中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审美教育,提高中学生的自我判断力,让中学生感受世界的美丽,树立自己的审美观。有了正确的审美观,中学生才能对身边的事物乃至整个社会的风气、整个世界都有初步的了解,可以辨析美丑,进一步达成自己追求美好事物的倾向。即使是在自己的“三观”受到各种冲击的时候也可以有一些最基础的价值判断,不至于让自己的人生路太过偏离,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音乐的审美作用将帮助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中学生的“三观”是通过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量的理论成果帮助建立的。但只告诉青春期的中学生这些书本的原理和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起不到良好的作用。而中学生对音乐课上的知识学习是十分有兴趣、乐于接受的,音乐教育中的审美作用将这些知识贯通于音乐中,中学生会在音乐教育的气氛中获得辨别美丑的能力。又因为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教学来实现教育目的,注入思想情感的。只要选取正确的音乐,必定能以音乐之美树立中学生的“三观”。例如,《光明》《真心英雄》《让世界充满爱》等等一系列的励志流行歌曲的主旨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树立正确“三观”的目标是完全契合的。树立正确的“三观”的中学生可以寻找到对应的歌曲,让中学生快速地理解和接受,以达到教育的效果和目的。
2.2 音乐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德育作用
音乐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还能起到德育教育的作用。德育教育主要内容指的也就是对于中学生所需要进行的有关思想、政治、道德、法制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的素质教育,对于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学业成才及其在学校德育中都起着具有重要的学术引领性和导向、动力以及重要保障性的作用。[5]
首先,音乐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教育的表现为,音乐教育将能极大提高中学生道德情操、提升自己的道德自律。自周朝开始,六艺就是贵族身份的象征,贵族子弟不可不学,甚至以六艺高低来判断身份地位。其中乐便是六艺之一,相传“孔子有三师,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智圣先师对乐的评价亦是极高,而且孔子最为向往的就是周公制礼作乐的时代,因为春秋礼崩乐坏才更加渴望恢复周朝的兴盛时期。乐对于人道德是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懂乐之人多是高雅贞洁之士是古有定论的。回到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能够真正被音乐洗礼和受到音乐教育的中学生肯定是一个积极向上、被社会被国家所认可的好青年。有了这样的道德情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也会变得易于接受。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今天,音乐教育可以通过树立审美观提升中学的道德判断能力,进而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情操。优美的音乐,在中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深入学生内心。学生就可以懂得何为雅、何为俗,升华自己的心境,升华自己的生活环境,最终升华自我,完成人的道德自律。这就是通过音乐教育提升自我情操最终会达成的有利结果。
其次,音乐教育有培育中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作用,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以红色音乐为例,红色音乐是中国特色的音乐种类之一,对于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很有帮助,他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记录着人民大众深厚的爱国情感。红色音乐也是开展音乐教育的优秀载体,中学生在对我国很多事件、历史时代都是不熟悉的时候,听到这样的歌曲,有助于快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还能很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产生内心的认同感。因为这些歌曲中包含着我国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经验,教育者不仅应该将红色歌曲让受教育者倾听,更要将歌曲背后的故事讲授给中学生,在方便中学生理解的同时,也是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步骤。接受红色歌曲教育的中学生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忘情地投入演唱、被深深感染。从心底自发的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明白这些教育背后的思想内涵,这是音乐教育所独有的德育方法。
最后,音乐教育还能培育中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音乐教育可以很好地普及文化,通过音乐文化来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五千年以来,有太多中国人用音乐记录着对这片土地、表达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认同和热爱。以诗歌为例,诗盛于唐朝,词流于宋朝、曲传于元朝,这些包含着中国古人的大智慧和文化结晶都是可以通过音乐来传唱的。只是有些过于久远,传唱方法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可如今通过这些诗、词、曲来改编的古风音乐依然闪耀着光辉。现在的流行音乐虽然多了些离愁别绪的抒发,但真正去追根溯源都能找到中国的历史依据和先人智慧。正是由于音乐的这种独有载体属性以及传承文化的方式,使得音乐教育可以很好地去引导中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普及音乐历史文化,最终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文化需要历史来积淀,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需要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从前人经验中提炼出符合中国当代发展的优秀文化,培养这样的文化对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极有帮助的,而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养的德育方面。
2.3 音乐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作用
一方面,音乐教育有助于中学生情感的宣泄和抒发、塑造健康的心理。纵观古今中外,不难发现有很多拥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有自己的艺术爱好。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而且造诣颇为不凡,毛主席喜欢书法也是到了一种痴迷的地步,马克思对各种艺术都有涉猎。作为一种艺术,音乐教育对人心理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助益的。当今的中学教育目标,并非只强调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要求保证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发展离不开对负面情绪地宣泄,在开心时地抒发。音乐教育通过艺术的方式,帮助中学生找到了一种合适的抒发方法。通过音乐教育的效果,完善了中学生的心理教育,这一块是思想政治教育做起来较为困难的方面,也是音乐教育的优势所在。如果教育效果良好,那么甚至中学生的人格会随着音乐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建立、健全。
另一方面,音乐教育能够在净化心灵,放松心情的情况下,丰富中学生的情感世界。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不应当是冷漠无情的,而是应当充满热情,充满对世界的热爱,充满对悲剧的同情的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希望教育出来的优秀人才。而音乐教育以音乐的方式可以达成这样的教育效果。罗杰·诺丝曾说:“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所以音乐教育在净化中学生心灵的同时,通过不同曲调、节拍、旋律来丰富中学生的情感世界。让中学生在音乐教育下产生共情心理,成为一个更加有血有肉的人。
2.4 音乐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启发作用
一方面,音乐教育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育方式的作用。其实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无处不在的,而音乐教育打开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扇门,将中学生可能最不在意、最难搞懂的知识进行转化,从而大踏步地提升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及时抓住中学这个思想政治教育最关键的时期。通过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原本难以理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知识,多了一种生动的学习方式。当中学生面对大量的感性材料,经过大脑处理之后不仅会十分便于理解而且会记忆十分深刻,音乐教育可以极大弥补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利于中学生掌握吸收知识和掌握理论体系的不足。
另一方面,音乐教育还能起到促使中学生创新的作用。艺术经常是灵感来源的重要途径,没有灵光乍现是难以做到创新的。而音乐作为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灵感,帮助中学生创新。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都是离不开创新,创新的源泉来自于思路的创新。只有打破思路僵化、模式壁垒,知识才成为一潭活水、转化成智慧。中学正是思维高度活跃的时期,音乐教育能非常好地活跃中学生的思维,激发中学生的奇思妙想。且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不拘泥于形式,有着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可以激发中学生的创新欲望。以教育方式的创新带动学生整体思维方式,做事方法的创新是未来可期的。因此通过音乐教育来促进中学生的创新,达成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思维的教育目标是可行的。
3 强化音乐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措施
将音乐教育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并不能只留于理论,只有拿出具体措施、真正改善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
3.1 提升音乐教育重视程度、提升中学生的审美情趣
使中学生能够接受音乐教育的影响,首先要提升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方面,加大学校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学校只有认可音乐教育的作用,才能传递给学生。学校首先应该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具体表现为提升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上好音乐课程是达成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绝不能被随便替代。并且要想方设法的将音乐教育的方式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丰富知识的传授方式,也表现出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音乐教育之下,学生的审美情趣也会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施教者要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和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采取正确的音乐教育方式,才能达成音乐教育的效果。施教者首先要抛弃唯分数论的思想,要开始重视音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一些中学生对于这些课程的不重视和糊弄了事的思想来自于施教者所传递出不重视的态度。一些学校教师忽视音乐教育,认为音乐教育不能够给学生带来实质性的发展和提高,这与我国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相违背的。中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而是独立的个体,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要各种能力共同提升。学校必须提升教学理念,以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业,让学生发展得更好。虽然中学生面临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的升学压力,但施教者不能忘记有才无德是社会的毒药,若不能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即使有分数高终究也是无法走远的,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十分困难。不能寄希望于大学时期就能完全摆正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而是应该从中学抓起。所以中学教育的施教者应当努力发挥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作用,努力提升中学生对于“美”元素的辨识力,且要主动引导学生去自发的欣赏音乐所带来的美感,从带领学生听,到学生自己找,循序渐进地树立中学生的审美情趣。要注意将采取适应的音乐教育的手段,将不同的音乐适应不同的学生群体,因为不同的音乐所带来的教育效果是不同的,需要教育者提前思考。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真”与“善”的教育目标也会事半功倍。
3.2 选取合适的音乐种类进行音乐教育、提升中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当中学生接受的音乐教育已经进入一定阶段、兴趣初步成型时,此时学校与教师应该充分抓住机会,选取合适的音乐种类进行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讲清音乐的传承、背景等来龙去脉,这样的做法才能够达到良好的音乐教育效果。
选取进行音乐教育的音乐可以多选取红色音乐、高雅音乐、流行音乐中的古风音乐。红色音乐是我们党在一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之下所创作和发展出来的,可以鼓舞和号召人民。红色音乐带来信仰的力量、团结的力量。[6]千万人共唱一支歌,将千万人的意识形态、生活、命运甚至国家兴亡都绑在了一起,这样的力量必然强大,也必然让中国人民走向成功。现代的军队仍旧保留着这一优良传统,这是一种力量和团结的表现。足见红色音乐的教育意义,也是红色歌曲的力量,也是非常能弘扬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的力量,值得将其运用于中学生的校园生活中。
高雅音乐中蕴藏着许多艺术创作的元素,多个声部的,使得人们能够拥有一种自我享受的感觉,非常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7]进一步,就可以更好培养中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道德情操,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古风音乐是一种十分优秀的文化载体,有些晦涩难懂的诗句,通过古风音乐的唱词,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就以《山鬼》为例,山鬼是楚辞中的一首,其十分拗口的词句和相隔太过久远的时代,一直让中学生十分难以理解和记忆背诵。可这首歌,运用恰如其分的节奏和旋律,将这首楚辞完整的嵌入歌中、十分好记。在记忆完成后,中学生也自然会产生会所写内容的好奇和探究,促进中学生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类似的歌曲还有很多,如《青衫薄》《琵琶行》曲调十分好听,让人一听就有记忆歌词的欲望。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之处,也可以很好通过这种古风音乐的形式进行传播。且古风音乐在教育中学生文化的同时,更加传递了中国古时仁人志士的美好精神品格,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也是极好的榜样式教育。
3.3 塑造音乐校园、净化中学生心灵
充分的营造音乐文化校园环境,仅仅依靠校园的注意以及老师的引导音乐教育这是不能够完全达到最好的效果的。充分发挥中学生音乐教育的主观能动性,让中学生真正能够体悟音乐而且乐在其中的时候,才算是真正营造校园音乐文化环境的成功,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方式是应该多建立校园的音乐社团,举办音乐活动。通过打造音乐环境,进行音乐教育。
首先,学校要支持师生共同创建音乐社团,老师只做引导和最后监督,主体是由学生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社团都是同龄人主导,中学生更能够释放一些负面和不满的情绪。在几首歌曲之间就能将压力和不愉快消弭于无形,这是一种最好的结果,也是老师和学校乐见的事情,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简化了工作量。
其次,学校要制定一些校园制度来保障音乐社团的健康运行。任何东西的长久运行,都离不开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证中学生社团的自主性,很多东西都是由中学生完成,而中学生思考这些规则的时候难免会有所疏漏。学校要帮助中学生补足这些缺失,如在规划场地教室、时间安排、经费支持、与课业学习之间的衔接等方面替中学生完善的地方。这样的音乐社团才能越办越好,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完成净化中学生心灵的目标。
最后,学校应该多多举办音乐活动,来丰富音乐教育的形式。施教者想要达成的目标,不仅需要让学生爱上音乐,还需要通过较为官方的形式加以引导。如红色歌曲的合唱、指定曲目类型的音乐竞赛、音乐知识背景故事的问答等,都是相当好拓展音乐教育形式的方法。这样的活动一经推出,就必然会受到中学生的喜爱,营造音乐文化校园环境的目标也就完成一多半了,学生的心灵也会与此同时获得很好的净化。当代有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对于团队合作的意识较为匮乏。合唱就是要教导学生必须要牢牢跟着团队的主旋律,不能够只顾自我而忽视他人,这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品格的方式。
3.4 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促进创新思维
音乐教育是一个非常前沿的教育方式,与思想政治的结合更是新上加新,但二者对于中学生的教育作用却是十分耀眼的。二者都需要随时代不断变换而不断更新的特性,这样就保证了二者拥有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当二者能够完美结合相互作用的时候,中学生的思维也会随着不断受到启发。
一方面,音乐教育可以通过教授中学生的创作来进行,让学生自发地进行一些小的音乐创作,由老师来指导,同学来点评。像现代比较流行的“Rap”、“单压”等节奏型音乐创作,十分简单易上手,完全可以让同学自发进行,教育的最好效果应该是让学生完成自我说服,自我教育。通过这种手段很容易达成。同时,教育者也可以教授一些,基础的音乐创作方式,让中学生试着写一写简单的歌,其中优秀的作品也可以成为自己的班歌。学生感受这样的喜悦,就能更好地接受音乐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能以生动的方式来呈现。这是音乐教育中最好的创新方式,是让中学生亲身体会的创新。另一方面,音乐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一样,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中学生是活泼多变的,每一代人接受音乐教育的方式、种类也必然是有所不同的,如果对音乐教育墨守成规、生搬硬套也就失去了音乐教育灵活多变的教育灵魂,也难以达成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时代出发,从学生出发,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更好达成音乐教育的效果,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4 结语
选择适宜的音乐、完成更好的教育效果以及开展大量的音乐活动能促进中学生更好地发展。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远不可或缺的美妙元素,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中国永远不能够抛却的思想指南,二者并不矛盾且能完全融于一体,如果让二者共同作用于中学生的教育之中效果必然会不同凡响。
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①]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吴宁,wuning @shnu.edu.cn
收稿日期:2022-07-26; 录用日期:2024-02-23; 发表日期:2024-06-28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美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项目编号:17FZX030)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关系的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ZDA01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吴安春, 姜朝晖, 金紫薇, 等.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之十[J]. 教育研究, 2022, 43(10): 4-13.
[2] 孙红成. 面向多数 强调基础[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4.
[3] 马子迪. 试论不同音乐体裁在听觉训练中的教学运用[D]. 上海: 上海音乐学院, 2020: 9.
https://doi.org/10.27319/d.cnki.gsyyy.2020.000037
[4] 李金阳.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研究[J]. 才智, 2018(19): 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0208.2018.19.034
[5] 何玉海. 论服务德育[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08: 188.
https://doi.org/10.7666/d.y1313823
[6] 陈春华, 吴玫, 董志恒. 红色音乐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与影响研究[J]. 科技风, 2020, 421(17): 27, 30.
https://doi.org/10.19392/j.cnki.1671-7341.202017024
[7] 吕明阳.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研究[D].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2020: 86.
https://doi.org/10.27005/d.cnki.gdzku.2020.004631
The Role of Music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chool of Marxism,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indispensable as an important link in clarifying the direction and posi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a.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as a key stage to establish students'correct thinking earlier and to ensur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later stag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usually takes the teacher's education as the main body, and the students are in a passive state of educ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always a little difficult to teach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boring knowledge system. Enriching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introducing music education is a better choice for improv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Although music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two different majors, they are both indispensable part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suming different roles and playing their unique roles. Because of the consistency of the two in the educational purpose and the method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gration, so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possible.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s is relatively lacking, and it is a very useful way to apply music education method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various qual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analyze the role of music education on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enrich the theory of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vide a new method of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xpand the new road of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Music Education,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OI: 10.48014/tpcp.20220726003
Citation: WU Ning, PU Tiangang. The role of music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J].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Pedagogy, 2024, 3(2): 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