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药炮制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苟恺军1, 曾锐2

(1. 西南民族大学草地资源学院, 成都 610225
2. 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 成都 610225)

摘要: 彝药炮制学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宝库中彝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凝聚着彝族先民们丰富的用药经验和集体智慧, 其是代表着彝药传统炮制技术传承与创新的一门专业课程。为建设我校彝药炮制学双一流专业课程、培养彝医药专业人才, 本文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 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对彝药炮制学的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及“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彝药炮制学课程体系。以期提高彝药炮制学的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彝医药人才, 从而为彝药炮制学专业的课程建设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彝药炮制学, 教学模式改革, 现代信息技术, 课程思政, 教学质量

DOI: 10.48014/tpcp.20230214001

引用格式: 苟恺军, 曾锐. 《彝药炮制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 中国教育学理论与实践, 2024, 3(2): 60-67.

文章类型: 综 述

收稿日期: 2023-02-14

接收日期: 2024-03-06

出版日期: 2024-06-28

彝医药是彝族人民在长期与自然环境和疾病的斗争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累积成果而形成的宝贵医药经验,并累积成为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重要部分[1]。迄今为止,彝医临床用药数达千种之多,覆盖植物药、动物药及矿物药,其中以植物药和动物药为主要使用部分,数量分别为222、223种[2]。早在彝文古籍《献药经》就已反映出彝药炮制在临床使用的客观情况[3],通过相关书籍和文献的查找整理可知,彝医有着丰富的用药经验及炮制方法,其炮制方法包括净制、切制、腌、煮、煨、麸炒、酒蒸、蜜制等[4-7]

彝药炮制是基于彝医基础理论、彝医医算,并结合彝药性质和临床使用,将取之天然的药物进行再加工,包括净制、切制和炮制,起到降低毒性、增强疗效、矫臭矫味等作用,以符合彝医临床用药要求的制药技术[8, 9]。彝药临床使用前必须经过炮制,或鲜药取汁,或净制,或粉碎,其中包含了彝族人民长期以来的用药经验和理论体系,形成了彝医药学中这一重要特色学科——彝药炮制学。彝药炮制学知识在彝医药专著如《双柏彝医书》、《聂苏诺期》、《启谷署》、《西南彝志》、《支呷阿鲁》、《天宝本草新编》、《彝族医药》、《彝族医药学》等40余本专著中均有记载,更重要的炮制技术和临方炮制经验则掌握在老一辈的彝医药专家手中,而这些宝贵的炮制经验的继承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正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因此亟待进行系统的拯救性整理,并传承及创新彝药炮制学教学模式以培育出彝医药炮制专业人才。

现阶段的彝药炮制学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传授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先理论后实训操作的教学方法,会导致理论和实践教学相分离,没能把最新教学手段充分应用到教学中去,缺乏新颖性,已经不太适应现代化教育需求[10]。因此,如何改进彝药炮制学传统的教学形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学习潜力为宗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秉承“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原则,从而提升学生独立自主、积极思考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科研思维能力,以达到高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实现对彝药炮制学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这对《彝药炮制学》学科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1 彝药炮制学课程学情及教学现状分析

从2010年开始,西南民族大学首次建设了一支彝药学教育与科研团队。作为全国现有唯一的彝药学学科,我校在国家民委、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14年招收首届彝药学的本科生,该学科专业主要包括彝药资源学、彝药鉴定学、彝药炮制及制剂学三个研究方向。彝药炮制学团队于2016年开始,经过5年的前期工作,已整理形成了《彝药炮制学》讲义手稿,并经全国知名彝医药临床专家张之道、阿子阿越老师等多次论证,正提交民族出版社。截至目前,彝药炮制学研究方向还处于发展初期,由于受到教学硬件设备、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的限制,目前还未在全国范围各民族院校内开展此课程。

此外,彝药炮制学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教学内容易与行业发展脱节。传统的彝药炮制技术理论和经验掌握在临床彝医药医生手上,同时受制于临床医生和教学地理位置的限制,极易导致教学内容易与行业发展脱节;二是使用的教学方法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彝药炮制学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能力,更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三是彝药炮制学课程的思政建设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没有把思政元素融入彝药炮制学中,没有科学系统思维,也没能制定出可行性高的改革方案等。

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设备质量、创新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彝药炮制学在全国各民族院校内推广至关重要,对《彝药炮制学》学科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彝药炮制学专业实践应用性强,要求办学单位拥有经验丰富的师资、教材、生源及相关炮制设备。而民族院校在师资和硬件条件上都相对薄弱,如何立足于当下民族院校办学条件,对彝药炮制学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使学生所学成果最大化迫在眉睫。因此,针对以上彝药炮制学的学情现状,亟须各大民族院校探索出适应于此的教学模式。

2 彝药炮制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针对以上彝药炮制学课程学情及教学现状,可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将大数据思维、课程思政元素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改革创新彝药炮制学课程教学模式,从而解决彝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运用代信息技术并搭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实现全方位教学

(1)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授课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多种新的教学方法,丰富了传统教学手段,大大超越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创新与改革。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彝药炮制学课程教学中,通过将晦涩而难以理解的彝药炮制理论及炮制工艺转变成图片、音频及视频等形式,提供给学生形象直观的学习方式,加深对理论和时间知识理解和记忆,从而有效改变传统课堂中死记硬背的局面。例如利用微课、多媒体、长江雨课堂、翻转课堂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网络与多媒体融合教学,传授彝药炮制学知识[11],能够让学生通过丰富有趣的课件和教师的讲解轻松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点,特别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同时学生和老师之间还能进行互动,并能随时进行练习,让授课知识内容更加有趣味性,从而帮助学生熟记彝药炮制知识并能掌握应用。此外,现代信息技术可作为彝药炮制学专业教学的辅助工具,就课程设计等提供网上技术支持,进而补充教学教材的不足,使教学更有价值。同时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运用于教学,可开展网络考试、在线答题等网络学习活动,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利用。

(2)二维码技术联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彝药炮制学课程在搭建自主学习平台时,可能会存在仅仅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知识拓展,缺乏对了解内容延伸的问题。长期应用于教学后可能会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面拓展带来限制性,尤其是缺少非典型彝药饮片的精制前后指纹图谱、相对应炮制方法及作用等相关素材,同时传统教学模式的抽象讲解和实验设备条件无法实现的传统炮制工艺的演练。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凭借二维码技术具有的信息承载量大、编码范围广泛、制作容易且成本低廉、方便及时更新知识信息等优势[12],以及凭借虚拟仿真技术模拟一个真实系统的技术优势[13],可将它们联合应用到彝药炮制学教学中,从而可构建一个由二维码技术联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彝药炮制学网络教学平台(见图1)。

图1 二维码技术联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Fig.1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joint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of 2D QR code technology

结合彝药炮制学专业特色,可将二维码技术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应用于多媒体教学中,如彝药生熟饮片图谱、标本标签及炮制工艺。通过采用二维码技术,将彝药炮制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知识点链接以二维码形式共享,并将其应用于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讨论总结、课后互动评测过程中,实现互动教学;同时,生熟饮片相应的高分辨率图片、识别要点、炮制操作,以及不同彝药炮制工艺技术、炮制加工器械操作及行业实际生产的相关视频及原理图等海量信息,均可链接以相应的二维码。通过扫码,学生能够获取自主学习的渠道,从而丰富学生的立体影像学习体验、摆脱书本学习的枯燥无味和抽象性,并可迅速获取传统炮制工艺与实际生产的技术要点及相关的设备操作方式,再结合课堂知识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同时根据彝药炮制学的学科特点,二维码可应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操作要点繁琐且面临失传危机的彝药传统炮制工艺,如粉碎工艺中的舂杵、砻碾,彝酒的制曲、秘制等,或是现有实验硬件条件无法进行操作的炮制工艺,使用虚拟仿真技术形象展示,使同学们形象直观地学习、理解并掌握传统炮制技术;二是对许多具有疗效好,但毒性大,临床应用安全性低的彝药,或是一些名贵的彝药等不方便进行教学的情况,可凭借虚拟仿真技术呈现在实际情况中不能实现的彝药炮制技艺,可谓是对其实验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2.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及“线上线下混合联合多学科”交叉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为了达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目标,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彝药炮制学课堂教学就不再是以教师单方面授课灌输为主,学生也不再仅仅是被动地聆听。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就必须明确理论课堂内一定要给学生自主自动学习的环节。因此,在授课时可定量安排课时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小范围的组为模块将学生分组,安排一定的课时让学生自己看书,查阅资料,整理成PPT,然后把整理的内容讲解给大家,供大家相互讨论。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成果给予肯定,进行指导,并以系统的方式对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以便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多角度的理论知识。通过小组讨论这种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且促进团队协作意识。此外,在彝药炮制学实验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调整传统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导地位的实验教学,教师可加大设计性实验的占比率,拟定一个实验目的及要求,让学生通过翻阅文献,从彝族先辈传承的手稿中整理资料,设计拟定实验思路,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完善实验设计,并让学生进行真正的探索性实验。通过这种自主教学方式,既能加强学生的实验熟练度,又能调动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彝药炮制学课程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

(2)搭建“线上线下混合联合多学科”交叉教学模式

为解决传统彝药炮制学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多年未更新、陈旧,教学方式毫无新意及受教学条件影响无法拓宽提升学生知识面及实验技能等问题,同时更好地响应和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彝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将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育理论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多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边界的线上线下混合联合多学科交叉的教学模式(见图2)[14,1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使其真正地对彝药炮制学课程产生兴趣,实现对彝药炮制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图2 线上线下混合联合多学科交叉教学模式

Fig.2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joint multidisciplinary cross teaching mode

首先,将长江雨课堂等网络平台引入彝药炮制教学中,通过在课前上传彝药炮制学课件、全景式音视频等课程内容资料的方式使学生自学,并借助虚拟仿真软件改善教学环境,模拟彝药炮制过程,使学生交互掌握炮制工艺技术要点。同时学生需要将遇到的问题与教师讨论,教师能够在线监测并督促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进度,实现灵活精准教学和师生互动教学。

其次,在线下课堂教学时,教师针对性地讲解学生在全方位掌握知识点时遇到的问题,着重讲解重难点,逐步提升学习效率。同时根据彝药炮制学的学科特点综合多点位多学科知识拓展学习内容,比如将彝药炮制学与彝药鉴定学、彝药化学三门课程进行交叉融合教学,可将彝药鉴定、彝药化学与炮制的知识与专业技能交互印证、相互引用,大大优化课程教与学以及实验资源,促进学生利用彝药鉴定、彝药化学相关知识及技能分析和理解彝药炮制前后的形态及化学成分的变化;将彝药炮制学与彝药药理、临床彝药学进行交叉融合教学,可通过建立彝药炮制前后具有的不同药理作用与其在临床上应用间的关系,使同学们更易贴近和理解学习彝药炮制的实际需求及意义,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课堂环境。

最后,为了完善教学内容,教师应在课后通过线上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疑问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提升的内容。通过课题分组进行主题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对他们的小组讨论进行总结,可通过翻转课堂,或通过线上答疑、线上复习的方式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模式,能够培养出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未来以更好的价值为社会服务。因此,通过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及多学科交叉联合的教学方式既可提高彝药炮制学教学的课堂效率与学生参与度、学习效率,让学生具备更丰富的知识结构,激发出学生由内向外的学习兴趣,提高课下的自学积极性,也能实现不同专业之间由孤立走向交叉融合,更好地培养出复合创新型人才,带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为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全程融入式彝药炮制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

彝药炮制学作为彝药学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思政元素,故挖掘思政元素和强化思政教育、价值引领,讲好中国的彝药炮制故事,让学生在学好彝炮制专业知识的同时,与自己的理想目标统一起来,以传承和发展彝医药文化。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程思政全程式融入彝药炮制学的教学模式中,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彝医药专业人才。

为全面、系统地推进彝药炮制学改革,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将课程思政教学融入彝药炮制学相关的内容中(见图3)。首先在教学大纲设计中,应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思政纲要,结合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制订教学大纲,使彝药炮制学融入思政元素时,确立主线,使知识点和思政点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选取在教学过程中真实应用且相对成熟的案例(如彝族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彝药传统炮制大师、手工炮制名人等事迹),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整个过程。从而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历史悠久的彝药炮制和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彝医药文化自信;从饮片生产的学习中领悟工匠精神;通过从饮片质量问题培养社会责任与彝药学职业道德;从临方炮制和新饮片形式树立落实担当精神并积极创新。旨在培养出能传承和发展彝医药精华,做到守正创新,并勇于担当,率彝医药逆行坚守的彝医药专业人才。

此外,通过课后作业及随堂测验进一步落实课程思政教育并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在传统结构中以知识内容为主的课后任务形式里,结合实践活动等形式语言、图片等把思政素养贯穿到教学各个环节,实现课上课下教育的互动连贯性,让课程思政更加深入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可获得较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最后,为了提升课堂质量,还需要有效建立一系列教学督导制度。其中包括校级的听课机制,借助教研室的互听互评制度、学院领导的听课制度,以及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信息员教学评价制度。同时,课程思政也要进行严格监督和评估课堂教学,以确保课程思政真正落实。

图3 全程融入式彝药炮制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

Fig.3 Reform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Yi medicine concoction course by full integration

3 结语

彝药炮制学作为彝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并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且彝药炮制技术因其特殊的炼制方法和精湛的技术水平而具有鲜明的特色及很强的实践性。彝药专业课程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学科,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及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是我校彝药专业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及多学科交叉联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新型信息技术手段及操作优势,并全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彝药炮制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教学模式,既能深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分析问题和实际情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立足彝医药文化内涵,搭建有温度的讨论课堂,增强学生对彝医药文化的自信,弘扬了热爱本职、敬业奉献的精神,从而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全方位育人。

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③]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苟恺军kaijungou@126.com
收稿日期:2023-02-14; 录用日期:2024-03-06; 发表日期:2024-06-28
基金项目:《彝药炮制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ZWYB20211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赵桂刚, 潘立文, 余成敏, 等. 彝医药防治风湿类疾病经验[J]. 中医药导报, 2020, 26(5): 52-55.
https://doi.org/10.13862/j.cnki.cn43-1446/r.2020.05.013
[2] 包雅婷, 曾锐. 彝药用药经验和炮制方法的研究[J]. 中国处方药, 2018, 16(02): 106-1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945X.2018.02.076
[3] 何建萍. 彝药炮制特色[J]. 中国处方药, 2017, 15(01): 19-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945X.2017.01.013
[4] 贺廷超, 李耕冬. 彝医动物药[M]. 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86.
[5] 李耕冬, 贺廷超. 彝医植物药[M]. 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0.
[6] 关祥祖. 彝族医药学[M].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3.
[7] 兰茂. 滇南本草[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4.
[8] 何建萍. 彝药炮制特色[J]. 中国处方药, 2017, 15(01): 19-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945X.2017.01.013
[9] 郭媛媛, 王飘, 朱志坤, 等. 彝药炮制研究进展[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 30(09): 85-88.
[10] 凌梦思, 黄兰. 中医院校本科中医教学改革[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 31(11): 75-77.
https://doi.org/10.13729/j.issn.1671-7813.2017.11.26
[11] 陈敏, 孔静. 基于PBL的微课+长江雨课堂在普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 卫生职业教育, 2022, 40(02): 80-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1246.2022.2.wszyjy202202038
[12] 张建逵, 赵彦辉, 尹海波, 等. 二维码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 13(7): 93-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2779.2015.07.047
[13] 李林, 季德, 陆郝凌, 等. 虚拟仿真技术在中药炮制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48): 245-246.
[14] 陈智, 杨龙, 张超.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中药炮制学教学改革探索[J]. 时珍国医国药, 2021, 32(03): 734-7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8-0805.2021.03.66
[15] 魏晴, 梁珊珊, 王建科, 等. 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中药炮制学》的设计与应用[J]. 广东化工, 2021, 48(04): 194-1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7-1865.2021.04.09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eaching Mode Reform of the Course of Yi Medicine Processing Science

GOU Kaijun1, ZENG Rui2

(1. College of Grassland Resources,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Chengdu 610225, China
2. College of Pharmacy,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Chengdu 610225, 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Yi medicine in the treasure house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China, Yi medicine processing science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in drug use, condensed the collective wisdom of the ancestors of the Yi people. As a course closely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t is also a subject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Yi medicine. In order to build a double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course of Yi medicine processing science in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ultivate Yi medicine professionals, this paper combines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with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dern teaching concepts, and integra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 explores and thinks about the teaching reform. of Yi medicine concoction and builds a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concept and “theory-connected to practice” teaching concept. We have explored and thought about the teaching reform. of Yi medicine preparation, and constructed a course system of Yi medicine preparation with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student-centered” and the teaching principle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Yi medicine processing science, stimulate students􀆳subjective initiative in learning,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Yi medicine professionals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ies, so as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promoting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Yi medicine processing science.  

Keywords: Yi medicine processing science, teaching mode reform,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quality

DOI: 10.48014/tpcp.20230214001

Citation: GOU Kaijun, ZENG Rui.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eaching mode reform of the course of Yi medicine processing science[J].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Pedagogy, 2024, 3(2): 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