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讲好新时代党的故事

刘嘉豪, 邝宏达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桂林 541004)

摘要: 欲知大道, 必先为史。如今, 以教材为载体向学生群体讲述党的故事, 以党媒为主体让党的故事走进千家万户, 以宣传为策略开拓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 共同构成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生动图景。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 讲好新时代党的故事应当立足大历史观, 站稳人民立场, 发扬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 遵循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灵活运用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五大基本原则: 秉持客观性原则, 实事求是讲人物、讲事情、讲道理; 秉持主体性原则, 群策群力实现“自塑”与“他塑”有机结合; 秉持整体性原则, 立足时代大潮和全球风云进行科学讲述; 秉持具体性原则, 实现多层面、多视域、多频段的线上、线下形式结合; 秉持发展性原则, 以党史为积淀领航讲好经得起时代检验的经典故事。挖掘“中国之治”, 探寻“大党之治”———在故事中还原历史, 在感召中观照现实, 传习一代大党的历史精神, 展现伟大祖国的时代风貌,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 党的故事, 党的故事宣传活动, 党史

DOI: 10.48014/tpcp.20231013001

引用格式: 刘嘉豪, 邝宏达. 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讲好新时代党的故事[J]. 中国教育学理论与实践, 2024, 3(3): 85-91.

文章类型: 研究性论文

收稿日期: 2023-10-13

接收日期: 2024-03-06

出版日期: 2024-09-28

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时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讲好新时代党的故事成为一个承载意识形态使命的时代命题。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蕴含百年来的奋斗历程、初心使命、斗争气魄和红色精神,凝结着党的珍贵经验与红色基因,是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宝贵精神财富。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为指导推进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生动阐发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与感召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固本培元。

1 新时代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现状

讲好新时代党的故事即在新时代开展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鲜活历史汇编为一个个蕴含精神旨趣的故事,使之成为新时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鲜活素材,并通过一系列宣传工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思想启迪、经验借鉴和精神营养。如今,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在党中央的重视下成果荟萃,以教材为载体教育学生群体,以党媒为主体感化社会大众,以宣传为策略吸引海外人士,共同构成当今历史方位下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的生动图景。

1.1 通过教材向学生群体讲述党的故事

无论是中、小学语文课本、历史课本中的党的故事,还是大学思政课及其他相关课程中的党的故事,都以教材为载体直接面向广大学生群体,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体悟相结合,以此达到教育目的。

一方面,这样的教育形式离不开教师的讲解与引导。“会讲故事,讲好故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功。”[1]在向学生群体讲好党的故事的过程中,广大教师群体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主力军作用,以课本教材为基础,充分发挥教学机智,通过讲解将书本中的扁平形象转化为真实生动的立体形象,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带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如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在讲好党史上重大事件、重大会议和重大人物的故事中结合教学艺术为学生释疑解惑,增强学生责任意识、使命意识。生动通俗,论述精辟,突出重点,品味经典,在史论结合中讲好党的故事。另一方面,这样的教育形式离不开趣味与意义兼具的课本教材。“教材具有覆盖面广、影响力大、传播久远的显著特点。” [2]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展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心系百姓的亲切形象,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便被选入教材,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经典集体记忆。随着学段的发展,党的故事宣传教育的活动从感性教育到理性教育循序渐进、逐步渗透,无论是文字叙述还是图片展示,都具有极大的信服力、吸引力、感染力。不仅依托经典文化作品展示伟人风采、革命激情,更是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立足新时代、唱响主旋律,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以此避免内容枯燥和审美疲劳。

1.2 通过党媒向社会大众讲述党的故事

让党的故事走进千家万户,就要积极主动向社会大众讲好党的故事,让人民群众自觉接纳和自发认同党的故事。作为党的故事宣传教育对象,人民群众要切实理解党的历程,切实感受大党力量,切身领会大党气派,更要增强阵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宣传党的故事以消除意识形态偏见。

目前,已有诸多主体以多种形式自发向社会大众讲述党的故事。在众多宣传主体中,党媒以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在社会持续发挥较强影响力,成为新时代讲述党的故事的关键主体。一来,作为党的故事讲述主体,党媒及其互联网平台具有稳定的内容生产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人民群众广泛熟知的中央电视台、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都是具有较强政治性的、传播正能量新闻的优秀党媒平台。二来,作为党的故事宣传教育受体,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媒始终秉持坚定信任和深厚感情。无论是传统的报纸、电视等信息获取途径,还是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获取平台,党媒始终是社会大众产生信息获取需求时的第一选择和最佳选择。生动易懂、有趣亲切,满足受众碎片化的阅读需求。三来,“快速变革的社会提高了对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时度效的要求。”[3]为更好讲述党的故事,党媒与社会大众之间不断创新互动方式,克服生硬呆板的说教和灌输。比如在央视网《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百集微纪录片,以每集八分钟的时长和共计一百集的分量“见微知著”,书写党的百年恢弘史诗,以此讲述党的故事。

1.3 通过宣传向海外人士讲述党的故事

如今,随着国际传播格局和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快速提升,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已有一系列作品以个性化的内容和国际化的表达讲述党的故事,并以多种宣传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一向注重借助外国人的力量开展对外传播,以“第三人称”的方式使其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埃德加斯诺等驻华记者便向国际社会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精彩故事。如今,越来越多的知华友华人士愿意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例如新华社国际部推出纪录片《我的朋友是党员》献礼建党百年。该纪录片通过外国友人的视角展现外国人心中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中共党员的光辉形象。又如《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作品通过外国人所见所闻弥合中西文化差异,深受国际友人的欢迎与好评。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也在不断创新宣传方式讲述其带领中国人民走过风雨百年的雄辩事实,吸引国外媒体和海外受众,帮助中国共产党建起越来越大的“朋友圈”。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推出20集系列微视频《有朋自远方来——中国共产党与国际友人的故事》,选取二十位在党的革命、建设和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每集围绕一个人物,讲述一位国际友人与中国共产党经历风雨、荣辱与共、并肩前行的故事。在知、情、意、行的统一中讲述党的故事,弘扬党的精神,展现中国共产党人谦逊谦和、开放包容的襟怀,稳健开拓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

综上,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赢得了学生群体、社会大众和海外人士的悦纳及赞赏,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自发加入到分享与宣传的行列中,发展前景欣欣向荣。然而,当今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的局面仍然没有被彻底打破,一些国家民众受到错误社会思潮的侵袭而对社会主义体制及中国共产党存在误解与偏见,讲好新时代党的故事仍然面临现实挑战。

2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视域下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遵循原则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空背景下,在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全球化背景下,用心、用情、用功讲好新时代党的故事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重要使命。立足当今世界大局,讲好党的故事能够打破固有格局,展现真实国家立场,让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真诚认可中国、自发传播中国。就现状来看,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已然在沃土的滋养中生根发芽、结出硕果,但“在‘媒介即讯息’推动的社会环境中,讲好百年大党故事面临着新的空间与机遇。”[4]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视域下,开展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应遵循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

2.1 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应遵循历史逻辑

历史逻辑的本质是历史的规律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只有在规律中把握必然,在必然中尊重规律,才能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实现良性跃迁。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国家山河破碎、民族四分五裂、人民历尽苦难、前途渺茫,中华民族百废待兴,强烈渴求一个坚强的政党来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凄惨境地,这便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规律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史,就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史,就是“勇面变局开拓新局”史,就是“自强不息共谋复兴”史,历经沧桑却越挫越勇,历经磨难仍百折不挠,这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在历史的反复比较中,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历史做出了选择:中国共产党最终成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先锋和民族脊梁。

历史逻辑清晰地昭示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我们今天的一切成就奠定基础,创造了震古烁今的不朽功勋。在新时代讲好党的故事,应当深刻铭记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党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卓越奋斗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光辉成就史。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以史为基,在翔实史料中品味深邃精神;坚持论从史出,在沁心入脑中明确价值导向。从历史逻辑出发,生动还原中国共产党经百年洗礼、有所作为的历史真相,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经百年淬炼、大有作为的历史进程。

2.2 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应遵循理论逻辑

在科学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立场充满底气且愈发坚定,中国智慧频频在国际舞台贡献力量,中国主张鼓起士气扭转国际话语态势,这一切成就和变革,都深深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从逻辑必然性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仅是向世人澄源正本何为“中国之治”世界观,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淬炼实践“中国之治”的方法论。从现实必要性来看,宣传党的故事是攸关国家长远利益的重要举措,是下好意识形态工作先手棋的关键一招,是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稳健一步。

理论逻辑清晰地昭示我们: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在继承与发展中创新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过程;就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用科学理论指导中国社会革命、建设、改革发展,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过程。新时代讲好党的故事,必须从党的伟大历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和理论指引,深化对科学理论指导伟大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理论自信,提高战略定力,汇聚磅礴力量。参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增强学理功底;扎根中国具体实际,更新问题意识,引领时代导向;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话语体系,领会思想精髓。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将思想理论转化为推动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的强大力量。

2.3 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应遵循实践逻辑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以人为本、人民至上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执政仍赢得民心的最大底气,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仍锐意不减的力量源泉。慎初才能及远,在今天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路,就是为了不忘历史初心,在明天阔步走好继续前行的奋进路。在中华民族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的艰难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牵挂人民冷暖,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发扬科学理论的实践力量和党的领导的独特优势,多措并行,多策并举,慎稳解决老百姓各类“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展现党的政治智慧和责任担当。

实践逻辑清晰地昭示我们:扎根人民,以人为本,是新时代伟大实践的重要法宝;依靠人民,人民至上,是党中央理论成果的实践真谛。新时代讲好党的故事,必须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深刻反映党始终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始终牵挂人民利益和民生福祉的内在品格。在推进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进程中,忠诚站稳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通过调查研究感受人民幸福感,经过求真务实提高人民获得感,经由实践检验维护人民安全感。富饶的物质生活和充实的精神生活离不开昂扬奋进的实践伟力,美好生活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拼出来的。念兹在兹,知行合一,在历史伟业的韬光养晦中增进人类福祉;释兹在兹,团结力量,在中华民族的勇毅前行中擘画宏伟蓝图。

3 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指导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视域下,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自觉运用社会科学方法,用客观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发现本质。通过已有活动成果推进理论研究,丰富理论建设,进而通过理论指导日后实践,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同频同振、双向循环,实现“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用身边事印证天下事”的宣传目标。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视域下,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应遵循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五大基本原则。

3.1 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讲故事

客观性原则高度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要求人们尊重客观事实,在实践中检验并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恩格斯曾言:“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5]党的故事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真实发生的一系列动人故事,不仅反映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真实的民族文化,而且展现了一代大党艰苦奋斗、不断壮大的政党品格。在讲述党的故事时,应在内化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适度增添艺术想象,在实事求是记录真实历史事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浪漫色彩,始终基于现实主义原则展现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

第一,实事求是讲人物,栩栩如生讲人物。毫无疑问,伟大的历史人物向来被看作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但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是具有多重身份设定和真实情感表达的鲜活个体。在展现故事张力时,要将伟人“凡人化”,尊重个性,彰显温情,立体塑造真实历史人物。第二,实事求是讲事情,以史为鉴讲事情。真实的历史事件应夯实历史自知的叙事样态,秉持人民视角,展现真实的历史背景以此推进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以此拉近故事与听众的思想距离。在精准真实的叙述中展现思想深度和现实锐度,使听众更好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第三,实事求是讲道理,言之有度讲道理。“党的故事将党的历史血脉中的优秀基因注入中华民族肌体,直抵具有中国特质的民族文化、人文价值、思想智慧和生存哲学。”[6]在讲述党的故事的基础上挖掘价值、寓理其中,应避免夸夸其谈、虚假空泛,阐明契合而深邃的思想旨归以此构建共同价值。

3.2 主体性原则:主体多样讲故事

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切实践活动都出发于人的内在尺度并以此延伸至社会的方方面面。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坚持群众史观,在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是构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以主体性原则为指导讲好党的故事,要尊重人民群众,站稳人民立场,平衡个体与时代的关系,多维度观察社会现象并由此取材,在经典故事解读和典型人物塑造中实现“情”“理”交融,引导多方听众自觉将个人价值融入党的伟业。

只有凝心聚力、发扬优势,才能在新时代更好地开展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不仅中央的同志要讲,而且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讲;不仅宣传部门要讲、媒体要讲,而且实际工作部门都要讲、各条战线都要讲。”[7]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切实做到多主体传播,大群体宣传。一方面,要发扬党和政府全面主导、积极引导的根本作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为新时代讲好党的故事确定方向、指引航向、维持正向,谋划好、组织好、落实好主题教育。另一方面,要激活国内外社会组织和人民大众的重要作用。既要呼吁青少年群体讲述党的故事展现蓬勃朝气,又要号召中老年党员群体讲述年轻往事凸显精神传承。既要由我国个体及组织自发宣传党的故事实现党的形象“自塑”,也要积极发挥国外知华友华人士及群体的力量实现党的形象“他塑”。

3.3 整体性原则:把握系统讲故事

整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看待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只“谋一域”,更要“谋全局”。根据整体性原则开展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应清晰明确党的故事蕴含原创性思想,刻画关键性抉择,细化战略性举措,珍视标志性成果。不仅要会讲、讲好,更要多讲、精讲,把握全局、把握历史、把握科学,总结经验教训,树立时代榜样,继承优良传统,汲取营养动力,系统讲述百年大党故事。

首先,明确系统思维,把握全局讲故事。回首风雨百年,困难与挑战不断登上历史舞台,而中国共产党直面挑战、韬光养晦、战胜困难,为续写新时代党的故事提供了丰厚素材。在讲述党的故事时,要将纷繁庞杂的社会现实抽丝剥茧,将事情放在时代大潮和全球风云中予以考量。其次,增强整体意识,把握历史讲故事。“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不仅要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大历史进程中分析党的故事,更要在世界历史和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考察党的故事,用更为宽阔的视野来认识党的故事。最后,树立全局观念,把握科学讲故事。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一个内在连贯、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在“五史”的基础上讲好新时代党的故事,务必坚持科学的研究范式,不能沉溺于琐碎的考证、具体的概念解析和抽象的理论,而应加强问题意识、历史与现实的整体观念,积极回应时代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现实社会提供智力支撑,实现“历史的思考”和“现实的思考”有机结合。

3.4 具体性原则:灵活生动讲故事

具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不仅是灵魂般的基本原则,更是点睛性的处事智慧。在实践中要认清客观现实,探寻问题本质,抓住主要矛盾,既要观察到事物凸显的特殊之处,又不能忽视广泛存在的普遍之处。在分析问题时要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在解决问题时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论,灵活考量,妥善解决。推进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应结合多种线上形式,巧用线下地方资源,结合实践教学讲好党的故事,全面展示党的思想、主张与智慧。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听众在轻松舒适的氛围中有所启迪,将听后所思践行于日常生活。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视域下,讲好党的故事应当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多样策略,为灵活生动开展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从线上形式来看,应当建立起强大有力的党的故事传播介质。从高层次高水平的中央媒体、公共党媒到具有地缘优势的地方媒体、私域传播,从传统媒体的平台终端到新兴媒体的管理手段,都应当在充分挖掘党的故事素材内容的基础上创新话语体系,创新传播方式,多层面宣扬大历史观,多视域澄清事实偏见,多频段塑造国际形象。另一方面,从线下形式来看,应当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将党的故事植入真实线下场景。如今,党中央高度重视各省各市红色资源,大力修建各时期革命旧址,竭力打造各类红色纪念馆,以此创新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方式。在真实场景中切身感受党的故事,不仅可以汲取精神滋养,提升红色教育效果,更能发挥现场教学优势,使党史学习教育直达本质。

3.5 发展性原则:放眼未来讲故事

人类社会具有开放性并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持续与外部环境展开交互循环的过程中,社会系统得以维持自身的结构并正常运行、更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视域下,发展性原则要求我们认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应秉持批判性意识,以运动的观点向前展望,以发展的观点提前谋局,适应变化且树立超前思维。党的故事承载精彩纷呈的过去,指引和衷共济的当下,面向生生不息的未来。在开展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时,“需要立足大历史视域与大时空境遇。”[8]——放眼未来讲好党的故事。

新时代讲好、讲透、讲实党的故事,要充分认识到党的故事宣传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历史性意义,使听众能够自发、自主、自觉地在历史背景中展望未来前景,这既要求党的故事本身具有以史鉴今的前瞻性,又要求讲述方式具有高屋建瓴的未来视野。从党的故事本身来看,无论是经得起时代检验的经典故事,还是立足于现状的当代故事,都反映了一代背景下的人民意愿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和传承价值。以党史为积淀,以文化为源泉,以精神为滋养,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的第一预期效果便是能够使得听众可以从中感受到一代大党的非凡能力,以坚定的自信迈向未知的未来。从讲述方式本身来看,要在东西传播方式、内外传播方式、深度传播方式等领域不断创新,站在一定的技术高度上发展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引导传播方向,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方法、新策略、新渠道吸引听众、打动听众、留住听众,领航讲好新时代党的故事。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新时代党的故事根植于百年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精进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应坚持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遵循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五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 [9]新时代讲好党的故事,让听众在跌宕起伏的文化韵味中感受百年大党意气风发的荡气回肠。

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①]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邝宏达kuanghongda@163.com
收稿日期:2023-10-13; 录用日期:2024-03-06; 发表日期:2024-09-28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2021年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项目党的故事宣传教育活动阶段性研究成果;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编号:2023YCXS173)资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刘爱武. 纲要课如何讲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故事[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1, 7(02): 145.
https://doi.org/10.16513/j.gxmkszyllyj.2021.02.024.
[2] 龙新民. 着力讲好新时代党的故事[J]. 湘潮, 2022(7): 1.
[3] 肖建中, 张华军, 宋华茹. 用真实精彩的故事打动读者———新时代党媒新闻宣传如何讲好故事的思考[J]. 新闻爱好者, 2018(11): 5.
https://doi.org/10.16017/j.cnki.xwahz.2018.11.001.
[4] 刘建明, 于风. 融媒视域下主流媒体讲好百年大党故事的实践路径———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主题报道为例[J]. 中国出版, 2021(23): 36.
[5]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北 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6] 刘社欣, 李尉清. 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关系及策略———以“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为叙事视角[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1(32): 78.
[7] 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8] 王跃, 陈金波. 优势·起势·乘势: 传播中国故事的三维审视[J]. 传媒观察, 2022(11): 23.
https://doi.org/10.19480/j.cnki.cmgc.2022.11.011.
[9] 习近平.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Telling the Story of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 with Marxist Social Science Methods

LIU Jiahao, KUANG Hongda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To know the great way, one must first study history. Nowadays, using textbooks as a carrier to educate student groups, social media as the main body to influence the public, and propaganda a s a strategy to attract overseas people have accumulated rich results for the party's story promotion and education activ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social science methods, telling the story of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 should follow historical logic,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logic. . Flexibly applying the fiv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arx's social science methodology: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objectivity, truthfully narrating people, events, and reasoning; upholding the principle of subjectivity, collaboratively integrating “self-shaping” with “others-shaping”;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holism, scientifically narra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historical tide and global trends; embracing the principle of specificity, achieving a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formats across multiple layers, perspectives, and frequencies; and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development, leveraging the historical depth of the Party's history to narrate classic stories that withstand the test of time. By excavating the essence of “China's Governance” and exploring “The Governance of a Great Party”-restoring history through stories, reflecting reality through inspiration, transmitting the historical spirit of this great Party, showcasing the contemporary visage of our magnificent motherland, and advancing the historic miss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words: Marxist social science methods, the 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s story publicity campaign, the history of CPC

DOI: 10.48014/tpcp.20231013001

Citation: LIU Jiahao, KUANG Hongda. Telling the story of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 with Marxist Social Science Methods[J].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Pedagogy, 2024, 3(3): 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