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编委
  姓名 职称 单位 邮箱
主编 王帅 研究员 广州中医药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王帅,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员,杏林青年学者,药理学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教授。主持国自然面上、青年项目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广东省省级人才称号(2023),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近年来围绕肠道疾病和药物体内过程的昼夜节律机制,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和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3项。任《中医药研究进展》杂志主编、Frontiers in Immunology副编辑、Current Drug Targets领域编辑等。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编辑《Circadian Pharmacokinetics》学术专著,获广东省药理学会科技成果奖一项。
副主编 吴皓萌 副研究员 广东省中医院 点击发送邮件
吴皓萌,医学博士,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防治功能性胃肠病团队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胃肠病症状重叠生物节律机制研究团队PI。从事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主攻病种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和胃食管反流病等。学术任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委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文化分会青年委员,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博士后科研基金(一等资助)以及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省级课题10余项。主编及副主编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参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参获软件著作权1项,获新型实用专利授权2项。
副主编 高永 研究员 广州中医药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高永,理学博士,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中心脾胃与代谢病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校特聘青年学者,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致力于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作用机理研究,瞄准脂质代谢异常机制不清、临床干预途径匮乏及相关脾虚证候生物学基础不明的关键问题,开展核受体与糖脂代谢调控研究及中西医结合基础与转化探索,近5年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6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以通讯作者身份在Gut、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Advanced Science、Redox Biology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202.8,其中 IF>10论文有4篇,他引800余次,以第一发明人获批专利2项。担任广东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委会常委、广东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经方与代谢病专委会常委和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IF:21.1)等杂志科学编委。2022年入选省级人才项目青年拔尖人才,获得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优秀会员奖。
编委 邹登朗 教授 湖北中医药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邹登朗,教授,博士生导师,省“千人计划”拔尖人才,“杏林学者计划”学科带头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基于液质联用(LC-MS)和核磁共振(NMR)的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包括分析方法开发、药效物质基础挖掘、多糖分离纯化与结构表征,和体内代谢研究,建立了甲基质子时域NMR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实现了低至0.1Hz分辨率信号的绝对定量分析。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校级项目1项。作为科技骨干参加了科技部重点研发、省部级重大专项(新药研发)等项目 20 余项。截至目前已出版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 60 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Anal Chem、J Agr Food Chem、J Chromatogr A、Food Chemistry、Pharmacological Research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 30余篇。
编委  罗翔 副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罗翔,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药物化学博士,2019年入选广州中医药大学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药物化学和有机合成方法学,主要从事新型抗肿瘤、抗菌疫苗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评价及二氧化碳的化学转化研究。近年在Chem. Sci., Org. Lett., Chin. Chem. Lett., J. Org. Chem., CCS Chem., ACS Catal. 等知名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
编委 王少贵 研究员 广州中医药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王少贵,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员,杏林学者,博士生导师。长期关注消化代谢疾病发病机制及靶点药物开发的研究工作。发表国际学术SCI论文50篇,其中近年来以通讯及第一作者(含共同)在Gastroenterolgy、Journal of Hepatology、Gut、Autophagy、Hepatology、Cell Reports、 Acta Pharmacol Sin、Cell Mol Gastroenterol Hepatol等杂志发表论文15篇,总IF>180,其中IF>10论文7篇,IF>20论文4篇。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面上项目,广州科技菁英领航及美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6项。担任卓越期刊eGastroenterology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副主编,广东省药理学会内分泌代谢病药理专委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委会委员等。
编委 卢丹逸 副研究员 广州中医药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卢丹逸,男,暨南大学医学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①时辰药理学;②具有调控生物节律功能的分子筛选及应用;③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曾获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共1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Phytomedicine、Drug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和Biochemical Pharmacology等药学/药理学专业期刊发表SCI论文19篇。主编出版学术专著《Circadian Pharmacokinetics》和《生物钟与药代动力学》。授权发明专利3项,其中1项已转化。获全国中医药青年国医精英提名奖、广东省药理学会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100位博士博士后创新人物”、暨南大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第一层次)、广州中医药大学“杏林人才”、中科院“优秀员工”等荣誉或奖励。
编委 刘伟 副研究员 广州中医药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刘伟,女,中医内科学博士,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博士后,副研究员,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医学中心副研究员,兼任广东省传统医学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胃癌及恶性肿瘤的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市各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余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参与编著专著1部,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博士后项目,荣获广东省传统医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岐黄杯”第八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奖励,作为青年代表在学术会议发言1次,作为一作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 10篇。
编委 张天鹏 研究员 广州中医药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张天鹏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疾病和药物的节律调控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Hepatology 、Nat Commun 、Theranostics 、Br J Pharmacol 等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入选广东省杰青和广州市青年托举人才项目,主持国家及省市级课题6项,获广东省药理学会2020年科技成果奖二等奖。担任广东省抗癫痫协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广东省药理学会内分泌与代谢病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编委 米佳宁 研究员 广东省中医院 点击发送邮件
米佳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研究员、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副研究员、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从事临床多组学技术开发和中药活性成分合成生物学研究。发表SCI研究论文超过40篇,H-index 22, 参与申请国际发明专利2项。担任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副主编,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分栏副主编,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和Chinese Medicine编委。
编委 许华冲 副教授 暨南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许华冲,暨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中西医结合),博士后(神经生物学)。本硕博均就读于暨南大学,202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在陈孝银教授团队及苏国辉院士团队开展中医病因病机及交叉学科研究,聚焦中医药防治神经系统疾病及感染/传染性疾病的机制研究。现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科秘书、中国中医药促进会温病分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证候基础专业分会委员、BMC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Therapies期刊编委等职务。近年获批主持课题10余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3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级重点重大课题3项。从中医经典理论出发,借助中医病证结合模型开展基础及临床研究,从肠道微生态、生物节律对免疫炎症的调控等角度,重点阐释中医病因病机/证候的生物学基础及相关方药的防治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JCR Q1区论文11篇,TOP期刊9篇,入选封面论文3篇,H-index为18。
编委 何亮亮 副教授 暨南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何亮亮,暨南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研究兴趣围绕基于LC-MS技术的中药(复方)复杂化学体系表征和体内代谢特征研究,及在此基础上的质量标志物的发现和质量控制方法体系的构建和应用。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省自然面上基金、省青年基金等各类项目6项,作为骨干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重点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Phytomedicine、Food Chem、J Chromatogr A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18篇,其中一区或TOP期刊论文12篇
编委 陈可瑜 助理教授 香港浸会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陈可瑜,从事肿瘤免疫学和基础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于《Hepatology》《Cancer Letters》《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Molecular Cancer》《Cell Death & Disease》等期刊。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新药研发,中药治疗消化系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和溃疡性结肠炎新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工作。
编委 路静 副教授 中山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路静,中山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女,博士,逸仙学者岗位,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7年6月获中山大学药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历任特聘副研究员、副教授。兼任中国药理学会教学与科普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药物筛选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目前主要从事心血管药理学研究,寻找心肌保护的新靶标、对靶标进行识别和示踪、并以发现的关键靶标筛选先导化合物。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面上项目等11项。迄今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包括Cell Death Differ.、Acta Pharm. Sin. B、Chem. Eng. J.、Biosens. Bioelectron.、J. Controlled Release、J. Mater. Chem. A 等学术期刊,期刊封面/热点论文4篇,影响因子大于10分的论文20篇。担任Nat. Protoc.、Acta Pharm. Sin. B、Biosens. Bioelectron.、Cell Death Dis.、J. Adv. Res.等学术期刊审稿人。荣获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八完成人)、广东省药理学会2017学术大会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等。
编委 刘进 助理教授 香港浸会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助理教授,香港浸会大学罗守辉骨与关节疾病转化医学研究所副主任,长期从事外泌体介导细胞通讯调控骨关节疾病的基础与转化研究。曾获香港浸会大学优秀新晋研究学者奖,美国骨矿研究协会青年学者奖,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和肌肉骨骼疾病世界大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以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及第一作者(含共同一作)身份在Nature Aging、Nature Communications、Theranostics、Biomaterials、EBioMedicine、Aging Cells、Small Method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6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香港研究资助局杰出青年学者计划(ECS)1项,优配研究金项目(GRF)3项。
编委 陈启鑫 研究员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陈启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药学院/医学科技创新中心教授。分别于山东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进行科研训练,主要从事超分辨成像药效物质示踪与分析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4篇。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现任《中草药》英文版、Acta Materia Medica、Adv. Drug Deliv. Rev.等期刊编辑/青年编委等职务。
编委 卢志远 副教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卢志远,博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中药和天然产物药理学研究,发掘潜在药物靶标和活性先导化合物。近三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在Advanced Science、Haematologica等杂志发表论文11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等国家级、省级及横向课题7项,在研经费355万元;申报发明专利5项,获批3项;担任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Acta Materia Medica、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harmacology Discovery等期刊编委;担任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免疫疾病分会委员和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杰出青年学者分会常务委员等协会职务。
编委 王启钦 教授 暨南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王启钦,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英才计划杰出青年,暨南大学药物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抗体药物质量控制与临床评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药学会生物医药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率先提出表位模拟肽识别新理念,并长期从事复杂体系抗体及其偶联药物分析新方法研究。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5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cta Pharm. Sin. B, Anal. Chem., TrAC Trend. Anal. Chem., Chem. Eng. J.,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Biosens. Bioelectron., Anal. Chim. Acta等本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54篇(中科院一区20篇;13篇IF>10)。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撰写教育部十四五规划等本科生主干课程教材3部,指导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6项,培养/联合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0余名。入选“广东省博士博士后100名创新人物”、“广东省优秀博士生”、APSB及JPA优秀青年编委、暨南大学优秀班主任及国际合作交流先进个人。担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常务委员、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克隆抗体专业委员会委员,Acta Pharm. Sin. B, J. Pharm. Anal., The innovation, 《药学学报》等十余本期刊青年编委。
编委 孙万阳 副研究员 暨南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孙万阳,暨南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暨南大学王宽诚青年学者,“暨南英才计划”暨南杰青。2016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获博士学位,2018年赴匹兹堡大学访问研究,2020年进入暨南大学药学院工作,从事中药药理学研究。2021年至今担任药学院2021级中药学专业本科班班主任,班集体获评暨南大学“5A卓越班集体”荣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8项,作为骨干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入选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卓越青年团队核心成员。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t Chem Biol (2篇)、Redox Biol (2篇)、Free Radic Biol Med、Anal Chim Acta、J Chromatogr A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Top 1%),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申请发明专利13项,获授权6项;起草团体标准1项(已立项)。现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健康产业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药学会生物医药分析专委会等学会委员,Chinese Medicine、Acta Materia Medica、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Chinese Herbal Medicines、《中南药学》、《色谱》杂志青年编委。
编委 王高乾 副研究员 暨南大学 点击发送邮件
王高乾,暨南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2019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药化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2019年至2021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获得上海“超级博士后”和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2021年9月 以“绿色通道副高”进入暨南大学药学院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及相关蛋白酶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已发表论文1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在J. Am. Chem. Soc.,Nat. Commun.等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申请并获授权国内发明专利4项。
编委 李风 副研究员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点击发送邮件
李风,博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副研究员。致力于抗病毒药物药理及病毒感染的节律机制研究。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省市级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含共同)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Autophagy、Gut Microbes、Medcomm、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International of Journal Biological Sciences、Phytomedicine、Fundamental Research等专业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篇。担任广东省生物工程重症医学分会常委、Exploration杂志青年编委等。获2023年度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优秀人才称号。
编委 李春磊 副研究员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击发送邮件
李春磊,男,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博士,副研究员。2019年毕业于暨南大学,获中药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在暨南大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药学部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及中药安全风险评价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等课题。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J Med Chem、Eur J Med Chem、Food Chem、Int J Biol Macromol等期刊。申请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参编分子生药学英文专著Molecular pharmacognosy 2nd Ed.。担任Chinese Herbal Medicines、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期刊青年编委,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药物治疗监测研究专委会青年委员、山东省药学会药品综合评价专委会委员、山东省药师协会药学教育专委会委员。